钦州:打造国际物流新坐标

  钦州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后方堆场上,集装箱像“俄罗斯方块”一般密密麻麻地叠放着。梁业庆的货车就停在堆场的吊桥下,集装箱起吊,平稳滑行,在货车集卡上方徐徐降落,松开锁键,“咔哒”一声,集装箱就稳稳地固定到货车上。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辆这样的集装箱货车从这里出发,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线网,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快捷、精准地输送到目的地;或者,把货物汇聚到此,装上远洋货轮,从这里出发,输送往世界各地。

  2013年,越来越繁忙的钦州港,在“对接东盟·物流天下”的宣言下,在中国-东盟乃至亚洲的物流版图上书写出耀眼的新坐标。

  吞吐量稳居北部湾榜首

  “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国内各港口都不同程度地面临进出口贸易疲软、航运市场出现低迷等严峻局面,但是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仍持续增长。”钦州市港口管理局港口管理科科长吴良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2013年,钦州港全年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000万吨、集装箱6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继续稳居北部湾榜首。

  每一面逆势飘扬的旗帜,每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都是由码头上来往穿梭的货轮,由货场上一起一落的塔吊,由漂洋过海的集装箱,由穿州过省的货运车,一点一滴地汇聚而来。“去年初公司总部给我们设定目标,集装箱吞吐量是6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是2300万吨,后来货物吞吐量又追加了200万吨。”站在办公室窗前,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调度室主任蒋华军告诉记者。此刻,窗外的道路上,一辆辆装载着集装箱的货车,正缓缓穿过保税港区的大门,向外开去;更远处,是广阔无垠的茫茫大海,和海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去年12月底,我们已完成既定目标。”蒋华军说。

  直航触角延伸至海内外

  “北部湾几个港口,钦州港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都相当优越,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也是一流的。”钦州桂钦华冈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有钦站在繁忙的码头上,一旁是将要启航的“蓝海”轮。“去年4月20日,钦州港至台湾地区高雄港集装箱航线首航,这艘载重8500吨,箱位610标箱的集装箱船舶,从钦州港到高雄港单程只需2.5天,算上靠泊时间,每周可往返一次,而此前单程至少需要7天。”

  货物只要中转,就会增加成本。吕有钦认为直航的意义显而易见。他简单地算了一笔账:从钦州港中转到台湾地区最少需要7天,时间成本消耗大;按正常计算,直航集装箱每箱可省运费100到150美元不等,累计金额“惊人”;中转必然涉及靠泊、装卸,会产生很多额外成本;此外,“因为降低了成本,起码台资企业相对就更有意愿到这边来投资。”

  去年以来,钦州港在原有基础上,又开辟了钦州港至新加坡、泰国曼谷、台湾地区高雄港的3条集装箱直航航线,目前,内外贸直航航线已达17条;北部湾三港“穿梭巴士”内贸航线集聚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的内贸货物都运到钦州港再上大船,使钦州港成为北部湾港最大的内贸集装箱中转港。

  “外贸干线对我们码头来讲,占的比例很小,60万标箱里面,外贸也就两三万标箱,但是它的战略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蒋华军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从长远看来,这些外贸直航航线,在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那些产品、原料需要靠国际集装箱进出的项目,为什么要选择这里?因为能节约大量的物流成本啊!”

  政策倾斜强力推动发展

  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促进钦州市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两年来,该市投入港口建设资金超过50亿元,30万吨级码头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保税港区功能逐步完善,钦州港已经成为北部湾地区名副其实的综合枢纽港;贸易航线覆盖80多个国家、地区港口,沿海高铁开通,钦州港至六景高速公路通车,与桂海高速公路,南昆铁路、黎钦铁路等构筑了钦州港四通八达、立体、快捷的交通网络,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大型石化、能源、造纸、冶金、粮油加工项目落户钦州港,五大工业产业格局基本完成,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

  在推进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方面,当地制定各项扶持制度,积极从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支持民营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交通运输业的重点环节给予补贴扶持,仅2013年对集装箱航线业务的专项补贴及奖励预算就高达2600万元。

  钦州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作为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开发的桥头堡,港口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捷发达,临港工业初具规模,极具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越条件,必将强力推动钦州成为服务全球的物流枢纽,成为夺目的国际物流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