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开发扶贫迸发强大活力

转变思路 创新模式

  2011年、2012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66万人,2013年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595元增加到2012年的4620元,增长28.51%……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罗列,而是河池积极转变思路,大力实施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取得的实效。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在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中,河池依然是全国、全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实施以来,河池紧扣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将开发扶贫攻坚工程作为全市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在认真总结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和做法基础上,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河池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发扶贫”的理念,变传统主要依靠外力扶助脱贫为主要依靠内力发展治贫,并确定了“锁定目标、两段分进、基础提升、产业带动、能人带领、教科引领、保障支撑、易地发展、连片推进、生态维系、责任保证、机制健全”的新时期扶贫工作总体思路,通过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河池扶贫思路的转变、模式的创新,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深入实施,推动了开发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步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逐步增加。预计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62.066万人下降到120万人左右。

  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3年来,共投入各类资金近60亿元,新建或硬化村级公路279条1943公里,新建或硬化屯级道路1976条334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项目3014个,解决了7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消除茅草树皮房1.06万户,危房改造8.18万户。同时,还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整治、水利灌溉等工程,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扶贫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壮大。加大扶贫产业培育力度,全市形成了核桃、糖料蔗、桑蚕、火麻、油茶、高淀粉薯类、香猪、瑶鸡等扶贫主导产业。其中,2013年桑蚕、糖料蔗等特色农业规模突破300万亩;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区第一。整市推进核桃产业,种植面积由2012年初的13万亩增加到69.6万亩。全市火麻种植7万亩,改造油茶林3万亩,高淀粉薯类19.22万亩;香猪、瑶鸡、乌鸡、六画山鸡和大水面渔业等一批扶贫养殖产业实现产值近20亿元。

  贫困群众综合素质逐步提高。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培训资源,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8682期,培训农民55万人次。举办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班478期,培训转移农民3.1万人,培养农村经济能人3100多人。

  农村社会事业逐步发展。近3年来共投入农村教科文卫资金8.96亿元,大力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和阳光助残行动,狠抓开发扶贫保障支撑工程,推动贫困乡村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保障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目前,全市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1499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标准化卫生室,村村通上广播电视,6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了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