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发展旅游“以湖养湖” 两江四湖清如许

  两江四湖清如许 因有旅游活水来

  桂林人发展旅游“以湖养湖”的经验值得参考  

桂林人发展旅游“以湖养湖” 两江四湖清如许(图)

升级的灯光让内湖榕湖湖面璀璨夺目。旅游公司供图  

桂林人发展旅游“以湖养湖” 两江四湖清如许(图)

内湖保洁员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的水草杂物。记者 唐晓燕摄

  早晨吸口桂湖的晨露,午后榕湖边上晒晒太阳,晚上杉湖岸边散步看夜景或听听民乐——桂林人把两江四湖当自家的花园。这里也引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他们踏上游船欣赏着那份悠闲和宁静,怡然自得。

  “把这份本属于市民的幸福还给市民,把市民享受幸福的自然状态呈现给游客,这是两江四湖独特的风景。”而为了让这片风景可以一直靓丽下去,当地政府部门、两江四湖的管理经营者、桂林市民,还有远道而来的游客,肩上都有一份责任。

  管理:企业化运作让责任到人

  在两江四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看来,位于城市中心的内湖谁来管、如何管是核心问题。两江四湖作为企业来管理,权责相对明晰,不会出现国内大多数城市开放式景区那种分段化管理,权责不清的情况。

  “我们对内湖的保洁有逐条明确的流程和标准,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一名保洁员身上,跟彼此的绩效挂钩,确保内湖水上的每一块路面都有人管。”然而,即便如此,如此大面积的开放式公园,要管好绝非易事。“在两江四湖沿岸,每天有近万人在这里游览、散步,水上岸上一年上千万人在这里穿梭,保洁的压力很大,虽然安排了大量的人员进行常态保洁和巡查,但市民、游客随手乱扔杂物的情况仍时有出现,我们最多只能劝说,但效果不是太理想”。

  该负责人呼吁有关部门能对两江四湖景区出台单独的景区管理规定,让对内湖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也是使两江四湖得到更好保护的重要基础。

  威胁:上游引水暗渠受违建重压

  每年,两江四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都会安排水系工程部的技术人员,前往位于桂林城北南州岛的两江四湖引水暗渠,徒步涉水进行例行的排查安全隐患的检查。然而近两年,每次检查都让技术人员忧心忡忡。

  让技术员忧心的是,“暗渠的引水箱涵上,被越来越多的大型车辆重压。而与暗渠平行的明渠上,也建起来越来越多的违章建筑”。12月7日,南国早报记者跟随技术人员,来到大河乡下窑村,引水明暗两渠在这里并行穿村而过。

  在入村的渠道两头,都立着严禁两吨以上载重车辆在渠道上方通过、严禁钻孔安装抽水设备,以及严禁在渠道上搭建建筑物等公告内容。不过,尽管如此,不少大型车辆还是照常驶入,明渠上搭载暗渠箱体边缘建起的违章建筑随处可见。

  技术人员介绍,去年六七月份,曾有运送建筑材料的大货车从暗渠上通过,造成10多米长的箱体垮塌,路面严重凹陷,保护暗渠的箱体还被超重车辆压垮造成漏水,公司花了十多万元的维修费用。

  据了解,为保护暗渠安全,确保活水入湖,该公司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并在沿途各村镇设立警示牌和限行水泥墩。然而这些都成了摆设,暗渠周边开始了大面积建房,运送建筑材料的重型车辆一次次从暗渠上碾过。

  出路:“以湖养湖”促保洁

  12月11日晚,漫步翊武路桂湖边的深圳游客王女士,一幅桂北渔家的生活场景映入眼中——伴着或明或暗的灯光,一场红帆渔火秀在这里上演。湖中,12艘竹筏围在红帆四周,竹筏上是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喊着整齐的号子,与船上的鸬鹚配合,向过往游船进行渔火表演。

  这是两江四湖景区新推出的内湖表演项目,一经推出便得到不少好评。管理人员介绍说,现在坐船游两江四湖不再只是看山看水,还能看到桂林人休闲的生活状态和桂林传统的文化氛围。开放内湖长长的沿岸,这是市民平日休闲放松的最佳去处,早晨练、晚散步,大家都有自己自娱自乐的方式,或唱唱彩调,或对对山歌,或拉着民乐……对于民间这些放松休闲生活,景区在内湖沿岸提供合适的区域,让市民有自己的娱乐天地。

  在游客看来,这就是桂林本地人地地道道的生活和文化,自然纯朴不造作。内湖沿岸,表演团体的每晚表演,更成了内湖游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每年维持两江四湖开放式景区的维护费用超过1200万元,而政府的相关补贴约占一半,其余每年几百万元的维护费用主要靠两江四湖游船的船票来解决。随着占维护大头的保洁、保安人工费用的逐年增长,经费压力也日显突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两江四湖对游客的吸引力,需要不断丰富和转变游览方式。目前景区正在创“5A”景区,这也是一个品质不断提升的契机。景区正准备投入几千万对现有灯光系统进行升级,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使灯光动起来、亮起来,为游客演绎灯光实景秀。

  下一步正规划游船线路更多元的变化,如融入内湖沿岸更多的岸上景点,让游船可以多次停靠,满足游客岸上水上流动性观赏。还考虑用不同的船型为游客提供差异化服务,适应旅游市场的趋势,满足新个性化需求。 (记者 唐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