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金葵花节”,武宣县下莲塘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广西特色旅游文化名村。 陈冬梅/摄
今年,来宾市新建星级农家乐48家,各类农家乐数百家,配合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全年预计助农民增收1.2亿元,为全市200多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贡献50多元。
来自来宾市旅游局的这组数据,是该市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带富群众的有力体现。
发展乡村游
乐了游客富了村民
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平道村古占屯坐落于美丽的圣堂山脚下,世居在此的瑶族同胞守着青山绿水过着贫困的生活。2009年,该屯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人均收入仅490元,全屯没有一间像样的泥瓦房。今年,这个220多人的小村庄集体收入超过14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9680元;家家户户盖起风情浓郁的“瑶族别墅”;摩托车、小汽车已经成为村民们的交通工具。
是什么使古占屯在短短几年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问及此,古占人就会骄傲地回答“搞旅游”。2011年起,在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引导支持下,古占村民以自行入股方式成立旅游公司,依托圣堂美景和瑶族风情,发展瑶乡农家乐,吸引到此登顶圣堂山的游客进屯“歇一歇脚”,尝一尝瑶家石崖菜、簸箕肉,购买瑶山红茶、蜂蜜,参加篝火晚会,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民俗表演。村民分别担当“导游”、“厨师”、“演员”,人人有份、家家发财。今年下半年,该屯接待游客人数超过两万人,餐饮、住宿、特产销售总额超70万元。如今,在古占屯周边,新坪、罗汉等村寨也纷纷照搬“古占模式”集体出资,成立旅游公司搞起“村寨游”,形成圣堂山下别具特色的“瑶族村寨旅游”带。
古占屯的巨变是来宾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挖掘“绿色黄金”带富群众的一个缩影。去年起,该市旅游主管部门结合“农民纯收入倍增计划”,出台《来宾市加快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方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全市围绕金秀圣堂山、莲花山,武宣县百崖大峡谷,象州县古象温泉等著名旅游景区,共创建“农家乐”489个(户),初步形成金平公路(金秀至平南)沿线生态民俗旅游带、象州温(凉)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带、武宣观光农业旅游带。这为打造环来宾旅游圈、环柳州旅游圈、桂中“3小时旅游圈”等旅游体系夯实基础。
如今在来宾各地,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引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合效应和辐射效应初步显现,各旅游带(圈)内形成以核心景区为品牌,辐射周边村屯的“农家乐”“自驾游”“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旅行社纷纷根据该市旅游亮点不断调整、丰富“来宾游”线路、价格,“游景区、观民俗、住农家、品小吃、买特产”已经成为来宾旅游的主打品牌。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10万人,总计实现收入1.2亿元,促进景点村屯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
整合“土”资源
美了品牌广了市场
韦金凤是青旅南宁分公司业务员。过去,小韦很少向顾客推荐武宣旅游,虽然武宣境内有百崖大峡谷,但线路过于单一。去年,来宾市旅游局与武宣县通过土地流转规划,在该县东乡镇下莲塘村连片种植4000亩油葵,当年10月金灿灿的“花海”就吸引20多万区内外游客。武宣由广西旅游版图上的“冷门”迅速成为“热点”。小韦为此专门设计观葵花-游峡谷-泡温泉(象州)两天一夜线路游受到众多游客欢迎。
有了旅游品牌,就有了创收的载体。依托“金葵花节”,在市、县两级旅游部门指导支持下,下莲塘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广西特色旅游文化名村。小村里的“农家乐”不仅有吃有住,还提供婚纱摄影、汽车租赁等服务,成为游客观花、休闲的“落脚点”和集散地。该县旅游部门还将武宣丰富的“百年庄园文化”、太平天国遗迹以及百崖大峡谷景区整合起来,形成“住村、观花、游谷、品文化”一条龙的精品旅游项目。今年10月,武宣县接待游客数量达30万人,预计全年游客同比增长18%,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
该市旅游局局长陈志坚介绍,除了武宣金葵花节外,忻城的1000亩薰衣草田、金秀瑶山红茶基地,象州桑蚕、大米基地等“土”景点,都将在明年“面世”。通过将这些特色农业与各地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结合,把星罗棋布的“乡土”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串”起来,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为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创造商机。
据了解,目前,来宾市直接从事“农家乐”相关经营的群众达1.2万人;依托乡村旅游品牌开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群众超过167万人。大瑶山的菜叶,武宣的葵油,象州的大米、丝绸等已经成为“来宾游”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