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旺高工业区的贺州平桂飞碟珊瑚矿有色金属选矿车间一片繁忙。记者 蒋 勤/摄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双赢?贺州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贺州特色的新型工业路子。
特色产业按“主导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路径,形成龙头带动、配套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局则是按着“企业-产业-区域”的路径,扩展到多产业循环,多区域联动。
这个思路犹如“滚雪球”,在该市已“滚”起来了。近几年来,贺州企业从分散到聚集,园区经济从无到有,迅速壮大。去年该市旺高工业区、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等8个纳入自治区统筹管理的工业园区产值,接近该市工业总量的70%。
成绩壮大了信心。不久前该市召开工业发展大会,拿出了一个更大的蓝图:“力争3年突破700亿元,5年跨越1000亿元,8年超过1500亿元的工业经济总量”。
从“一个厂”到“一个园区”
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连山镇。
这个一度偏僻的小镇,如今成了一个热门地点,每年都有大量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而谁又能知道,这个循环园区原本规划的只有一个“桂东火电厂”,而华润在附近建设了华润(富川)水泥厂。
火电厂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如何处理?随着国内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火电厂未动工已遇到层层阻力,开工建设的“路条”一直拿不到。于是,华润接手了“桂东火电厂”,与水泥厂联动,以消化火电厂产生的废渣。
既然已经有了电厂和水泥厂,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已然具备,贺州又坐拥优质水源,并且当时华润雪花啤酒在广西尚未布点,啤酒厂又被华润纳入到循环产业链当中。
在这三个厂的基础上,配套建设示范中心区,最终,“滚雪球”滚成了“三厂一区”的设想。随着以电力、水泥、啤酒为核心的3家大型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协同生产,华润贺州这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滚雪球”不仅滚出了个园区,还滚出了效益。
水泥是严重过剩行业,在富川方圆50公里以内就有1000多万吨水泥的产能,很多厂都在亏损。但这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华润水泥厂,去年实现了超亿元的利润。
华润水泥(富川)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辰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循环经济下的协同效应。”
水泥厂使用电厂的粉煤灰做原料,每吨可节约15-16元成本,每年节约1200万元左右。电厂每年从水泥厂采购石粉,水泥厂一年可以在这里赚300万。而如果没有水泥厂提供石粉,电厂就需要自己建处理设备,单单两台磨球机就需要6000万元;此外,电厂还要自己开矿山。这样至少还需要50人,需要多投资上亿元。
啤酒厂不用另建锅炉房、不用从水库铺设原水管道、污水管网、专线电力等,单单投资就节约了2000万元;由于啤酒厂还不用单独设立煤场等,还节约了至少30亩土地;运行上,没有锅炉房煤渣处理,烟尘处理,以及原煤消耗、烟尘排放等。啤酒厂每年产生的82万吨再生水,则直接供给电厂,作为循环水的补充,节约了水资源。
如果啤酒厂单独处理硅藻土、生活垃圾,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硅藻土富含蛋白质,与空气反应后就会产生难闻的气味,非常难以处理。啤酒厂的硅藻土、生活垃圾就近拉到水泥厂,进入高温炉窑就轻松“消灭”了。这些循环协同,单单啤酒厂的生活垃圾、污泥处理,每年就节约300万元。
经济发展,用地指标最难争取。3家企业实行办公、生产服务设施共用,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入,减少土地占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通过企业间的循环协作,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节约土地超过1050亩。”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一位副主任说。
从“一个园区”到“一县经济”
贺州市的富川瑶族自治县是个典型山区农业县,华润进来之前,富川县域经济主要靠农产品生产、加工;过去富川只有几个铁矿,对环境破坏、污染严重,该县被纳入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个贫困地区又想保护青山绿水,又要发展经济,谈何容易?
华润的到来,撬动了富川经济。华润的近百亿投资,不但拉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未来华润一家对当地财政的贡献就将超过7个亿,而去年富川财政收入仅3个亿。
通过华润带动,富川正谋划往多产业方向“滚雪球”。富川县委书记廖立勇介绍说:“富川还在推进华润五丰等项目的落地,富川旅游资源、环境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实现了养殖、沼气、照明、果业、渔的农业循环。如果再引进以食品业为核心的华润五丰,则可实现工农业之间的循环,带动整个社会的大循环。”
此外,富川还计划与华润一起推动产城互动,带动周边城镇化发展。计划在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附近建设一个湿地公园,发展生态健康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富川GDP增速27%,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加73.9%,名列贺州第一。
这种“滚雪球”的效应,也在影响着整个贺州。贺州已编制了《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及《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布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贺州发展。
贺江跨省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一些人认为对贺州的经济是重创。而善于辩证思考的贺州领导,则从中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该市平桂管理区率先行动了起来,该管理区停业整顿数百家小企业,并借此契机招大商、引强企,开工兴建了新材料产业园,利用重钙超细粉加工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新型环保涂料、无机降解塑料、环保石头纸等,意在把分散的小企业“滚”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以“循环理念”构建经济体系
华润是贺州实施循环理念的典型范例。按着循环发展的理念,贺州深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发展战略,打造广西新兴工业城市。
以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带动电子、再生资源、现代农业、林业、物流等循环产业链,构建华润循环产业核心区、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再生资源工业基地、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生态物流园区等5大板块,建立了以电力、水泥、建材、啤酒生产为主,包括发电、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制造水泥,水泥、啤酒余热利用,工业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
如今,贺州初步形成了“电-铝”、“电-再生钢”等电力产业链,形成了“铝光箔-电子铝箔-相关铝产品”的铝电子产业链,形成了“板材加工-石材工艺品-粉体-高端化工产品”的大理石产业链。
农业也按着循环理念发展,以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电气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改善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打造绿色品牌等方面下功夫,不断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努力打造具有较强拉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群和主导产业群,带动形成产业间的良性循环,构筑起环环相扣的循环农业的发展格局。
如今,贺州已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县1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屯)281个,累计建成沼气池17.8万座,实现沼气入户率56%。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猪-沼-果”、“猪-沼-果-灯-鱼(鳖)”、“猪-沼-茶”等循环农业模式及其配套技术,覆盖面积达40.5万亩。全市农业企业已发展到153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40家,雨润集团年加工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落户贺州,温氏集团、巨东公司在贺州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带动农户数达16.5万户,推动农业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随着一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亦渐渐“滚”大。该市已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共11个,农业生态旅游园90个。一批大型零售、批发企业到农村布置商业网点,商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今年1-8月,该市接待游客总数712.79万人(次),同比增长35.4%,实现旅游总收入72.55亿元,同比增长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