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外事办:为江州区群众做实在事


 
   
    2005年,崇左市江州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4亿元,首次突破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0%,跻身广西40强县,并于今年5月在桂林临桂召开的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荣获“广西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荣誉称号。而把江州区作为县域经济挂点扶持单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也因其扶持江州区推进农业企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为群众做了实在事,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拥戴而获得“2005年度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的殊荣。自治区外事办在扶持当中有什么好的做法和经验呢?近日,本网记者专门到办机关进行了了解。
 
深入调研 不断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的成效
 
    据介绍,2003年,江州区被列入自治区外事办的定点扶持对象后,为确保扶持出成效,办领导对江州区采取了跟踪服务的帮扶措施,多次深入江州区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经过调研,该办了解到江州区有许多优势产业,特别是蔗糖生产、剑麻加工及变性淀粉等产业均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因此,该办通过研究决定把加强对外合作,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资金投入作为扶持重点,以期尽快提高工业深加工的比重,不断壮大企业实力,突出江州区地方经济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这时候,自治区外事办对外联系渠道多、对外交往经验丰富、与自治区领导和相关单位接触较多等优势等发挥了出来,积极为江州区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大力支持该区地方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该办加强了与江州区的联系,帮助该区扩大对外交往,不断提高其对外交流合作的成效。为政府、企业走出去招商引资开辟绿色通道,出谋献策,鼓励该区利用外商投资、融资等形式来发展糖业、畜牧业。2005年,江州区甘蔗生产种植面积70.6万亩,2004/2005年榨季入厂原料蔗达460.3万吨,比上榨季增加126.4万吨;产糖56.6万吨,增加14.9万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达5398元,增加2567元。该区还以新泽特级乙醇项目落户江州区为契机,做大木薯产业,木薯种植面积达到8.7万亩。同时依托天添乳品加工厂和正在开展前期建设工作的广西西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牛基地及加工项目,打造“蔗—牛—菇”、“蔗—牛—奶”、“蔗—牛—肉”生态循环产业链,共建成20个杂交养牛小区,养殖杂交牛达3800多头。同时,推进“果树上山”,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7.49万亩。2005年,江州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11.9%。
 
进村入户 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
 
    在定点扶持过程中,自治区外办对罗白乡枯隆村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在解决贫困问题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格外关心,对该村土地沙漠化严重、缺水缺电、基础教育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区外事办将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解决“饮水难”问题放在首要位置,2004年,组织水利部门勘察水源,实施引水工程。通过争取国外无偿援助资金50多万元,修建凝土集水池4只,蓄水池两座,共160立方米,完成输水管道铺设8公里,不仅解决枯隆村板饮屯和雷寨屯1300多人的生活用水难题,也改善了雷寨、板饮两屯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件事在枯隆村及全乡引起了巨大反响,吃尽了饮水难苦头的群众,无不夸口称赞这项工程顺民意、得民心。  
 
    只有发展村里的经济,才能让村民脱贫致富。该办多次组织工作组深入枯隆村,协助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调整充实班子成员,并定期到村里为村干部们“充电”,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脱贫致富的技能,培养致富带头人。区外事办把该村扶持成为以发展种养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在区外事办的指导下,2003年,枯隆村农民人均总收入仅为650元,2004年已增至830元,2005年增收至人均1030元。该村产原料蔗1.6万吨,新建沼气池50座,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451座,沼气入户率达70%,完成退耕还林1200多亩。
扶贫帮困 让贫困农民子女都能接受教育
 
    外事办还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机关14位同志和各党支部通过“一帮一”结对方式,与枯隆村中心小学30位特困学习形成帮扶对子,先后两次捐款共计9000余元,并鼓励机关同志们保证这些贫困农民的子女能够继续上学。同时,发动机关干部捐献衣服100多件,赠送电视机、DVD各一台,书籍300多册等一批教学用具。
 
    该办有关处室负责同志表示,对江州区的扶持,区外事办只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后区外事办将充分利用自己的对外渠道广、信息灵的优势,为江州区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招商引资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