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竞争的“软实力”。一个地区的“软实力”该如何提升?3年前,桂林高新七星区以“创意文化”为契合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亮出了系列“硬功夫”。
“三届文化节,我们共举办72项活动,吸引了60万人次参观,引来30个大项目落户,签约投资总额超过72亿元,这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带来的真金白银!”谈及办创意文化节的初衷,桂林国家高新区工委书记、七星区委书记赵德明欣慰地说。
“文化牌”的差异化竞争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开发区,桂林高新区与全国别的地方相比,优势在哪里?赵德明笑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聚集、良好的人居环境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构成了桂林高新区比较竞争优势的“三要素”。
位于漓江东岸的桂林高新区,2000多年的桂林文化浸润着这方热土。14所大中专院校以及8所部(省)属科研院所、8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和两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云集这里,为他们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在桂林“文化立市”战略的引领下,高新区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前进方向,以打造“山水宜居宝地,创新创意新城”为目标,高擎“聚合创意要素,发展创意产业,传播创新文化”大旗,首届创新创意文化节于2009年鸣锣开场。
以“文化”名义谋求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新人”理直气壮。桂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七星区区长何运保坦言,三届文化节,他们收获的不只是中外媒体对“桂林高新”重新审视与关注,还收获了怎样让漓东快速崛起的信心。他举例说,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创意文化节与前两届相比,参展商由上届100多家增加到今年近300家,其中动漫企业多达55家;展会、大赛、论坛、推介、活动等46项主题展示,容量比上届翻一番;成功与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牵手”,让桂林创意文化产业从此有“国际智慧”加盟。
“硬功夫”的双轮驱动
文化搭台,创新引领,产业“唱戏”,桂林高新区实施文化与创新双轮驱动,不仅赢得了国内企业和市民的广泛参与,而且赢得了国际知名专家的称赞。
赵德明告诉记者,按照桂林市“十二五”发展战略,高新区承担着建设“千亿元产值园区”的历史重任。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扭转经济投入的物质思维,将文化、创意等非物质因素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意经济。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年积累,我们已拥有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支柱产业集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大创意产业,核心是文化,关键是人才。”赵德明以例证说话——“桂林高新杯”软件设计大赛作为创意文化节的保留节目,今年吸引了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学子及培训机构代表超千人报名参赛,它无疑为桂林高新区软件企业创造了“赛场选马,近水楼台”的便利。
为使出更多“硬功夫”助力文化创意产业,桂林高新七星区委、区政府还通过斥巨资兴建创意产业园、出台系列配套扶持创意产业落户和做强的优惠政策等举措,吸引大批中外创意企业纷至沓来。比如,第三届创意文化节上首次举办的全国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收到来自27个省(市、区)近700件作品,其中90件作品脱颖而出,部分作品通过产权交易所成功交易,为桂林旅游产业升级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文化创新,成果转化,贴近生活,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正逐渐成为桂林文化建设的新品牌。借用经济界资深教授罗知颂的话说,这个“文化节”收到了内聚人心、外塑形象、营销城市、繁荣文化、发展产业等多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