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五”水利投入相当于前50年总和


  人民日报南宁2月10日电 记者罗昌爱报道:随着水利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建设“十五”期间渐入佳境。5年中,全区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43亿元,完成896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水库蓄水能力8.9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增加灌溉面积93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17万千瓦,解决了农村353.3万人饮水困难和127万人用电难问题。
  近年来,广西先后出台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等意见和实施方案,在水利投入、产权、水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拓宽水利投入渠道、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是广西水利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政府出资引导、企业投资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水利投资开发机制,“十五”期间的水利建设投入相当于1949年至2000年水利投资总和。各级政府从加快水利企业国有资产产权改革、加大资产重组等入手,对全区的水利资源、水利资产、水利资本进行优化组合,取得了有益经验。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一度出现困难。广西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对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由受益户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对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对经营性工程,实行企业化运作;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可委托水管站等组织持股经营,也可拍卖给个人或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办水利、管水利的积极性。全区在短时间内建成近100万座一家一户兴建的集雨“地头水柜”、“家庭水柜”。灵川县组建的98个“农民用水协会”,两年中会员发展到1.85万户,发动群众自筹资金832万元,投工43万个,完成工程117处,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近2万亩。


    《人民日报》 (2006年02月11日 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