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市委书记纵论“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


 
  广西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
  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
  “‘十五’时期,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发展质量较好、速度较快,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的5年。这充分说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广西的实际。南宁要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必须狠抓开放创新,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广西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谈起“十一五”南宁的发展思路时,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据了解,2005年,南宁全面实现了“三个百亿”奋斗目标。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690.7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100.22元,增长20.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1.3亿元,增长38.6%,投资增量占全区增量的四分之一。“三个百亿”目标的全面实现,特别是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标志着南宁市的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马飚说,当前,南宁正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新阶段,面临千载难逢的重要历史机遇:一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二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南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是中越共同构建的“两廊一圈”加快推进,使南宁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四是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使南宁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五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粤港澳台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使南宁成为承接粤港澳台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往西部转移的重要地区。六是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七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把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十一五”的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以南宁为核心的沿海城市群。八是迎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九是自治区已确定在武鸣县和原邕宁县所辖区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
  要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不断加快南宁的发展步伐,必须正确处理好“九大关系”,实现“九大转变”。一是正确处理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实现开放由部分区域、部分领域的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二是正确处理好投资、消费、出口的关系,实现需求结构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全面拉动及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转变。三是正确处理好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产业发展由以服务业带动为主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转变。四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量与质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以量的扩张为主向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重转变。五是正确处理好资金、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现要素投入由依靠资金支撑为主向依靠资金、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共同支撑转变。六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生产模式由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向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转变。七是正确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实现城乡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转变。八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向更具活力和开放转变。九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向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转变。
  为走好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南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将2006年定为“开放创新年”。马飚表示,“开放创新年”的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就是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全民开放创新大讨论,开展“百万市民开放创新建议活动”、“百万市民素质培训活动”等,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对外大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这一步走好了,南宁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就会上一个档次,社会发展水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政府管理就会上一个新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乃至人的素质就会有一个新提升。

  钦州市委书记黄道伟:
  抢抓历史机遇 推动钦州发展
  广西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为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昂起广西开放开发的龙头,广西务必在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上取得新发展。钦州市正好处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几何中心位置,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钦州将如何发挥其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快自身的开放与开发?钦州市委书记黄道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钦州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更好地参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更好地推动泛珠与东盟的合作。
  钦州有三大资源优势。一是港口资源。钦州港是个深水、避风良港,是中国沿海最后一块待开发的优良港口。二是土地资源。有关专家认为,要形成临海大工业必须具备深水大港、腹地开阔、淡水充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钦州港同时具有这三个条件:钦州港的腹地有200平方公里至300平方公里的丘陵土地,而且淡水充足,长期供水规划可达120万立方米/日。三是旅游资源。钦州山海旅游资源丰富,景区交通便捷。钦州还是一座充满民族精神的英雄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民族英雄刘永福和冯子材的故居。黄道伟表示,钦州将充分利用这三大优势资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着力发展大工业、大港口和大旅游,为广西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钦州还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钦州位于广西沿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地处东南亚与中国大西南两个辐射扇面的中心,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点,是大西南出海的最便捷通道。泛珠各方从钦州进入东南亚等国家的航线都很近,海上运输成本比国内很多港口都要低。在陆路交通方面,有多条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在这里交汇,是北部湾沿海地区交通枢纽,这十分有利于泛珠各方与东盟各国进行海上贸易,开展临海工业合作。
  依托区位和资源等独特优势,钦州中长期的目标就是要发展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千方百计扩大开放,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使钦州成为辐射中国西南、华南乃至东盟国家的一个物流集散地,以达到亿吨的物流量;大工业项目形成约1000多亿元产值的规模;努力用8年左右的时间达到1000万左右的游客量。
  黄道伟说,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更是环北部湾地区加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用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办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加快钦州的开放与开发。其次,要搞好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理性而有序,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认真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尽量少走弯路。第三,要整合各种资源,在自治区的统一规划下,与周边地区实现联动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发展质量。第四,要发展优势产业,特别是重化工、战略能源和港口物流等主导性、基础性产业,为广西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外,还要保护和利用好宝贵的岸线资源,为更大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谈到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时,黄道伟说,钦州正处在粤港澳产业向西南、向东盟转移的第二梯度地区,钦州的产业结构与粤港澳地区、与东盟各国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市场差异也十分明显。这些产业差异与市场差异,正是钦州与泛珠各方、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基础。

  百色市委书记梁春禄:
  乘势而上 加快发展
  2005年,百色经济“一路飘红”。全市财政收入32.67亿元,同比增长30.5%,成为广西继南宁、柳州、桂林之后第四个财政收入跨越30亿元大关的地级市。接待中外游客突破400万人,成为广西旅游重要增长极。在“十一五“期间,百色将怎样乘势而上,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百色市委书记梁春禄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百色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增加经济总量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他说,百色市委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力争人均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00亿元以上,年工业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年财政收入达80亿元以上。
  在谈到2006年的工作时,梁春禄强调,百色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我们要统一思想,全面推进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建设。各县区和各部门要围绕把“右三角”建设成为以铝工业为主的广西新工业基地和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及以铝制品为主的大西南制造中心,成为广西电力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中国南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亚热带优质果菜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糖业基地、烤烟基地、旅游胜地,成为对接泛珠和东盟的前沿平台、大西南物流中心等目标,在区域内加快形成统一、开放、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投资,不断提升百色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使“右三角”区域在全市率先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全市经济整体推进。
  加快经济发展,必须继续保持投资的强劲拉动。2006年要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开放和引资为手段,以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以铝为主的广西新工业基地建设。要加快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要全力配合抓好华银氧化铝续建、平果氧化铝三期扩建,平果铝、银海铝、隆林铝等电解铝,亚洲铝材扩建等铝深加工项目及铝配套项目、田阳火电厂、隆林火电厂、驮娘江梯级水电站、隆林布东水电站、右江矿务局和百色矿务局矿井扩建、田东石化总厂石油、燃气等项目。同时,加快银海电解铝后续3万吨扩建、百色矿务局新增25万吨技改、百色水利枢纽第一、第二台机组、洞巴水电站第一台机组、田东电厂第二台27万千瓦机组、田东炼油厂扩建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抓好制糖、造纸等一批企业的挖潜改造提升,力争全年工业增加值达95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做好规划,扎实推进。要坚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加强中心城市和中心集镇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城镇产业发展空间,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市和广西旅游新一极的目标,以国家推进“红色旅游”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强化百色作为广西红色旅游中心的龙头作用。
  梁春禄认为,要实现持续大发展,必须继续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百色市一些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诸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和完善。例如,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百色发展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增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仍需有新的突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领域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杂等等。今年要把机制体制创新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配套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崇左市委书记罗殿龙:
  对接东盟 更好发展
  到“十一五”期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正式建成。那么,地处中越交汇处的广西崇左市将如何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对接东盟中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崇左市委书记罗殿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网络,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南友高速公路开通后,崇左将以南友高速公路为轴线,加快“通边”、“出海”、“出市”公路网络建设,重点在南友高速公路各连线建设、县际二级公路建设以及通往各口岸、边贸互市点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等级的公路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争取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早日动工兴建。此外,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中越铁路的扩能改造。要逐步形成以崇左市为中心,便于出海、出边、连首府的“一小时交通圈”,把东盟、华南、西南三个经济圈联结起来。
  在加强口岸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快一、二类口岸的联检大楼、验货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二是进一步改善口岸查验设施,启动友谊关电子口岸建设,不断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实现快捷便利通关。“十一五”期间,争取把友谊关口岸建成崇左市国家一类口岸中的第一个电子口岸,努力把有条件的二类口岸建成一类口岸,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特别是越南的对接,促进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旅游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南友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广西与泛亚公路中线(南宁—崇左—河内—琅勃拉邦—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连成一条路线,把中国与东南亚大陆连在了一起。罗殿龙表示,崇左将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将在农业、工业、旅游、文化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在农业方面,将利用越南等东盟国家低廉的劳力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他们提供甘蔗、木薯、剑麻等农作物优良种苗、种植技术和建设资金,由越方种植,崇左市负责收购农产品,为发展壮大崇左的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在工业方面,将重点建设崇左火电厂。目前,崇左已与越南国家煤炭总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分别就开发越南红河平原煤田、建设崇左火电厂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崇左市与越南的煤电合作项目开始进入实质合作阶段。在旅游方面,突出发展边关风情游、生态休闲游、跨国旅游和红色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努力,构建崇左—东盟大旅游圈。在文化交流方面,崇左将与越南周边省市建立学校互派留学生和教师交流机制和中越语言干部培训机制;建立中越文化一条街,展示、展销中越两国文化商品、工艺品;建设中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培训中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举办中越文化节,举办艺术展、艺术表演等。
  罗殿龙特别强调,要积极争取“境内关外”政策,推进中越跨国加工贸易区建设。我们将加强对跨国加工贸易区立项和规划,争取获得国家贸易、关税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支持,争取给予加工贸易区“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政策;争取中越双方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项目合作内容;争取早日启动中越跨国加工贸易区项目,推动该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

  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
  创新发展思路 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贺州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2005年,预计全市GDP比上年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4%以上,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7.9%。那么,在新的一年里,贺州又将怎样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呢?广西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关键要在创新发展思路上下功夫。
  李达球说,贺州基础差,经济总量小,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上下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在新的一年里要突出抓好“园区经济”、“路桥经济”、“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使全市项目更多,发展更快,成效更好。“园区经济”要充分发挥“一区三基地”的平台作用;“路桥经济”要研究广(州)贺(州)高速公路等大通道形成之后,在信都、钟山、平桂、西湾、望高等地发展“通道经济”问题,包括重要城区、城镇的发展问题;县域经济发展要形成“特色经济”;要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几年来,贺州市在发展思路上不断进行创新。2003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他们开展了万人问卷调查,经过深入调研,进一步认清了自身的实际———起步晚、基础差、总量小、潜力大。由此,贺州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以财政增长、居民增收为基本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为重点,巩固提高商贸旅游业,全面加速经济发展。2004年,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为———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进一步把工业发展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几年的建设,贺州已逐步从第一产业占主体的农业大市转变,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预计将调整为29∶40∶31,全市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贺州市各项社会事业也在不断进步。2005年,贺州市被国家水利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水电电气化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水电电气化验收达标的城市;全市“村村通广播电视”成效显著,所建立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广西推广。最近,由于五保村的创新建设,还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华南新闻》 (2006年01月16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