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路加快发展——来宾市走科学发展之路综述


 

耕耘三年,蓦然回首,来宾立市之初的情景恍如昨日。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柳州地区,成立来宾市。尽管这一年的经济运行质量是最好的一年,但对所有的来宾人来说,2002年12月28日只是一个起点。从这一天起,新成立的来宾市犹如一艘航船,开始了作为一个地级市的发展之旅。

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新来宾来说尤其如此。然而,如何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则是考量一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标尺。

科学地发展经济,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能否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则在于制定发展思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相比我区的其他市,新来宾各项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不大。建市时6个县(市、区)中,有两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个是原区定贫困县。

全市有242个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2.5%,全市尚有10万群众处于低收入水平。项目不足、资金紧缺、城市急待建设等等,一大堆的难题摆在了来宾市委、市政府的面前。

如何发展?来宾市成立后召开的一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为来宾勾画了一个蓝图:要把来宾市建设成为产业特点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的新兴新型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

新一届来宾市委、市政府班子把撤地建市看成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看到了来宾市所处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陆路、水路交通畅通,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区各地(市)之首,重晶石、煤、炭岩、耐火粘土、石棉、大理石等六种矿藏列全区首位,电力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正是凭借对来宾市所拥有的优势全方位审视,使来宾市在起步之际,就科学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建设新来宾的经济工作重点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并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围绕“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总体思路,一步一步构建新来宾的未来。

“工业立市” 步伐加快

按照“工业立市”的总体思路,来宾市把发展工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依托来宾市的资源优势,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做大做强发电、制糖、冶炼等支柱产业,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来宾A电厂2×30万千瓦机组改扩建、广西来宾汇元锰业、桥巩水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精心筹备,并均于去年顺利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超过120亿元。

来宾电厂改扩建项目第一台机组可望在明年10月发电;来宾汇元锰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电解金属锰及2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总投资4.7亿元,工程于今年底建成投产;

(上接1版)桥巩水电站大坝工程于今年3月开始施工;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和迁江有限公司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近70亿元,有的已顺利完工实现投产。这些重大工业项目的相继建成,为来宾市的工业经济进一步壮大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浆纸、制药工业是来宾“工业立市”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一批浆纸、制药企业的顺利开工建设或技术改造,使来宾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来宾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拓宽工业发展平台,重点规划建设河西、华侨、凤凰三个工业区,增强工业后劲。仅今年上半年,投入到三个工业区的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就达4000多万元。至今年上半年,河西、华侨工业区已引进项目26个,其中在建项目15个,已建成投产项目5个。成立仅一年的华侨投资区后来居上,成功引进项目23个,总投资额达27.2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12个,成为来宾市经济加快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农业稳市” 深入实施

作为一个建立在传统农业地区基础之上的地级市,尽管来宾的未来蓝图是要建成一个新兴新型的工业城市,但农业仍是来宾市委、市政府统筹考虑的一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要统筹兼顾,城乡协调发展。依托“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来宾市没有拘泥于农业原来的格局,而是把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加大调整力度,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桑蚕、水果、西瓜、茶叶、花卉、药材等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全市桑树种植面积已超过2.1万公顷,其中忻城、象州县均超过6666.7公顷,形成了区域性农产品优势产业区。桑蚕业已成为来宾市继糖业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为加快农业发展,来宾市大力发展水产畜牧业,在全区率先创建规模小区养殖模式,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去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30.02万吨,水产品产量4.07万吨。水产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4%。

这意味着来宾市的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传统的农业把农民拴在了土地上,而来宾市则从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出发,引导农民组织成立了甘蔗、桑蚕、畜牧、辣椒、西瓜、葡萄等种养协会,初步实现了农产品产、供、销的协会式统一管理。

在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来宾市在农村培育总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2家,建立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个,其中的6个被列入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试点。

按照“茧-丝-绸加工”的发展思路,来宾市从江浙、广东等地配套引进缫丝厂、丝绸厂、服装厂,力求形成农业经济作物产业链,增加经济作物的附加值,让农民种植的经济作物就地消化成工业产品。

在对农村新产业大力扶持的同时,来宾市充分利用乐滩水电站扩建水位提高这一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解决桂中治旱的问题,该工程已被列入全国“九大灌区”之一。去年9月,此工程的进水口工程已正式开工。工程全部完工后,灌溉面积将达8.7万公顷,惠及来宾市及南宁市的5个县(市)33个乡镇160多万人。

扩大开放 项目先行

项目拉动经济的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对于新建市来宾。来宾市以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明确目标,激励招商;明确方向,重点招商;主动出击,上门招商;依托平台,以会招商,把招商引资的项目重点放在引进加工工业、城市建设和商贸流通上。全市形成了“招商引资,人人有责”的共识,不少农民、城市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以及在来宾务工经商人员,也索要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材料,主动参与联系客商。两年多来,全市共签订招商项目合同502个,合同资金131.89亿元,实施项目560个(包括上年结转),实际到位资金52.79亿元,几乎相当于全市去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总和。仅今年上半年,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48个,合同资金10.2亿元,实施项目124个,实际到位资金5.4亿元。

今年,全市统筹推进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和续建重大项目共7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8个,项目总投资达83.9亿元。

“工业化”、“城镇化”是来宾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两个重点。为了保证城市建设资金到位,来宾市拓宽城建融资渠道,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向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以民间投资为主,政府投入为辅,采取政府、企业、个人投资与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办法建设城市。目前已引进3亿多元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商业网点等的建设。

统筹发展 开拓进步

在撤地建市前,来宾现在版图内四县一区一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8.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9.29亿元,第二产业32.01亿元,第三产业27.05亿元,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为39.95∶32.54∶27.5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104元,全市财政总收入为9.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7元。

建市后,来宾市制定的“十五”发展计划中,到2005年,来宾市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14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00元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按比重高低调整为二一三,进而调整为二三一,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以上。

经过几年苦干,统计表明,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4.4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3.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15亿元。

今年自治区上半年工作汇报会提出,要在去年实现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双过千”目标。

来宾市根据自治区的重大决策,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速度。据今年11月份的统计,全市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7亿元,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已调整为二一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36元。

在今年10月来宾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来宾市委书记覃瑞祥这样说: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的执政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我们在加快发展,别人也在加快发展。我们只有奋起直追,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发展思路,才会凝聚人心与力量,才会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新来宾所给予社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