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欠发达地区和谐农村建设遭遇三大难题


    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6日电 (记者翟希、周华)有关专家日前在广西贺州市谈到和谐农村建设时指出,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和谐农村建设遭遇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构成了和谐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 

    以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为组长的“坚持执政为民宗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课题组的专家们是在广西贺州市近日召开的一个关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专题研讨会上提出上述观点的。这三大难题主要是: 

    和谐农村建设和落后的经济水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构建和谐农村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民素质,保护孤寡伤残等弱势群体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又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资金、人才、交通等不利条件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民要脱贫致富,除外出打工,只有通过低水平开采资源等低层次途径实现。而与此相伴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社区功能的弱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易诱发农村的社会失序、农民的心理失调和行为失范,又增加了和谐农村社会建设的难度。 

    和谐农村建设和落后的社会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目前,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交往渠道单一,农村组织化水平较低,社会管理组织缺乏,导致建设和谐农村的各类有组织的主体力量大量缺乏。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的素质不高或资源有限,往往存在着自主、自助、自治能力欠缺,依赖性强,社会管理水平低等缺陷。 

    和谐农村建设同农民的落后素质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历史、传统、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教育设施相对落后,教育水平低,诸多不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传统习俗、传统观念在农民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然而,农民素质低下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农村的新型和谐,即发展中的稳定和发展中的和谐。 

    专家称,障碍的消除,需要农村的管理者、广大农民和各类社会组织创造性的工作。近年来,广西贺州市直面资金短缺、基础薄弱、地理条件恶劣、人才匮乏、管理渠道单一等问题,推进以“广就业富民生,建保障聚民心,兴职教启智,抓治安促稳定,育队伍强动力,立机制保长效”为主要内容的六项民心工程,注重调动广大农民和全社会建设和谐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开辟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有长效的低成本构建和谐农村的新途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