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专家为投资东盟的中国企业“把脉”

  

    新华网广西频道10月20日电(记者王立芳 胡星 赵文 )商务部国际关系司副司长张少刚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说,有意在东盟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应密切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和政策变化,避免走入投资的“误区”。

    有统计数据显示,现在我国的企业在对东盟的贸易中,仅有17.9%的企业申请了自贸区原产地证明,无法享受降税优惠政策。张少刚说,“中国企业要密切跟踪谈判进展,充分利用优惠条件。”

    据张少刚介绍,今年7月,中国和东盟对原产于对方的约3500个产品相互给予优惠政策关税待遇,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的通关。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地证规则的规定,只有持有出口缔约方政府签署的原产地证明的产品才可以享受优惠待遇。因此,企业必须主动申请原产地证书,确保充分利用优惠条件。

     “同时,企业要善于利用保障措施,维护自身重大利益。”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保障措施规定,在某一产品的国内生产部门因进口激增而受到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失威胁时,一缔约方可以启动相应的保障措施,对来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产品提高关税。张少刚说,利用好保障措施,对维护企业的利益非常关键。

    此外,企业还要规范自身出口行为,避免相互恶性竞争。重点关注区内商机,优先发展区内贸易。张少刚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带来了创造贸易和转移贸易,促使了自贸区以外企业的淡出,这将有利于区内企业受益,所以应优先发展区域内贸易。

    据了解,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转入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专家估计,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与东盟之间完全可以按照双方领导人确定的时间表,建成自由贸易区,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降为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拥有18亿消费者,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