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凤大会战:加快老区发展的战略性壮举

 

——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现实意义的理性思考(上)

牙韩彰  李 力

    2003年4月开始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下简称东巴凤建设大会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所有75312个项目全部竣工,大会战已经胜利告捷。

    东巴凤建设大会战是加快革命老区发展步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性壮举!它与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一起,是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大会战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逐步显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采用大会战的方式解决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对提升老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老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加快老区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等方面,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东巴凤建设大会战从根本上改善了三县的经济基础设施,为革命老区快速发展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实施东巴凤建设大会战,目的是对这三个革命老区县的基础设施进行重大改造,以全面改善三县的投资环境、公共设施和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尤其是为了解决长期制约当地发展的交通、水电、道路、通信等突出问题。一是实施交通项目, 根本改善了三县的交通条件。大会战项目中有189个交通项目,投资达16亿多元,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二,项目实施后使三县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油路的目标,比全区"十五"期末规划目标70%乡镇通油路高出30个百分点;三级路使受益村由72个增加到292个,由占三县村民委数的20.8%提高到84.4%,提前5年实现了自治区提出的到"十一五"期末70%的村民委所在地通等级以上公路的目标,并高出14.4个百分点。整个交通项目受益群众达40多万人。二是兴建沼气池,解决生态建设问题。大会战新建60000个沼气池,加上原来在扶贫攻坚中建成的28658个,从而使三县的沼气池增加到88658个,沼气池入户率由原来的22.5%提高到69.66%,覆盖三县37个乡(镇)8万多农户近40万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三是建设建成地头水柜和其他水利工程,解决人畜饮水难题。大会战新建1.4万个地头水柜和31处乡(镇)供水、109个村屯的饮水工程,加上扶贫攻坚时期建成的49733个地头水柜,三县地头水柜达到63733个,受益人口达21万多人,三县农村人畜饮水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每年可解放近万名挑水劳力转入其他行业开发。四是退耕还林项目使三县大石山区的石漠化得到了较好治理,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其中东兰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4.9%,凤山县森林覆盖率达40%。五是电力、电信项目的实施,使三县的电力运行网络和通信网络更趋完善,质量得到了保证。总之,大会战所实施的项目建设与革命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覆盖了三县全部37个乡镇及其绝大部分村屯,因此,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使老区的经济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

    (二)东巴凤建设大会战极大改善了三县的社会发展条件,有力推动了三县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会战实施的教育、卫生、计生、文化、广电、政法、民政、村民委办公用房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项目近1000个,大大改善了三县社会发展条件,有力促进了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巨大变化。一是教育项目的实施,三县高中、乡镇初中、乡镇中心校、村完小项目的建成,使三县新增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30946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学校危房问题,项目学校的生均校舍面积基本达到"十五"期末"普九"要求,从而解决了三县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提高了入学率,降低了辍学率。二是大会战卫生、计生项目的实施,三县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增加29360平方米,每千人口有床位数上升到1∶1.5,各种医疗设备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既方便当地群众就地看病就医,也促进了三县卫生、计生事业的新发展。三是三县文化、广电项目的实施,极大丰富了老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成为农民群众获取科普信息、致富信息的主要窗口和重要渠道。村村通广播电视使三县电视覆盖率由会战前的10%分别提高到49%、50%、53%,广大农户更便捷地了解到更多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商业信息,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四是政法项目的实施,结束了三县无乡镇司法所专门业务用房的历史,为乡镇调解处理农村"三大纠纷"提供了方便;县法院、检察院业务用房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三县以往办公用房和审判庭严重不足的状况。三县公检法司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有效保障了老区群众的权益,促进了老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五是大会战乡镇敬老院项目的建成使用,使三县实现乡乡有敬老院,可同时安排550多位孤寡老人、五保户入住,供养率大幅度提高。凤山县乡镇敬老院建成后,共接纳160多名孤寡老人入住,供养率由过去的0.72%提高到16%。

    (三)东巴凤建设大会战带动了三县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老区呈现出崭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三县的投资环境改善,外地资本投资出现热潮。大会战使三县改变最大的就是交通条件和其他基础设施,如今东巴凤已经不再是偏僻遥远、与外界隔绝的"代名词",更令人注目的是三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各县在招商引资的态度、措施、渠道等方面各有特色,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区内外客商到东巴凤投资创业,使三县招商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4年,三县共签订项目216个,总投资14亿多元,创历史新高。二是有效推动三县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目前,三县都在充分利用大会战创造的环境和成果,努力构建县域经济特色主导产业。"中国板栗之乡"东兰县,以种植板栗和药用喜树为主,板栗基地由9万亩扩大到了23万亩,药用喜树也由原来的零星分散种植到基地化生产,已连片种植近4万亩。"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县,是全区主要油茶生产基地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后,全县油茶面积增加到32万亩。而以八角闻名的凤山县,八角基地由原来的17万亩扩大到了24万亩,另外还新增核桃种植面积6万亩。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东巴凤三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大会战带动了三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大会战开展之前,东巴凤三县经济总量少,增速慢,农民增收少,财政收入低。大会战项目建设实施以后,使三县的投资、消费快速增长,带动了建材、能源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三县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东兰、巴马、凤山三县GDP分别达69349万元、79210万元、48279万元,分别比会战前的2002年增长41.68%、26.6%、49.52 %;财政收入分别达7883万元、6508万元、2406万元,分别比会战前的2002年增长37.92%、61.57%、48.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1458元、1449元、1357元,分别比会战前的2002年增长25.58%、13.66%、23.69%。

    (四)东巴凤建设大会战锤炼和提高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干部的领导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东巴凤建设大会战投资20多亿元,实施12大类34项共7.5万多个建设项目,是河池市和三县解放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经济建设,这对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大规模经济建设经验比较欠缺的老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河池市委、市政府和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党委、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诚心诚意为老区人民谋福利的政治高度出发,把大会战当作头等重要的经济任务和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健全专门机构、项目调查准备、分级负责、目标管理、突破重点难点、严格督查等每一项工作,都做得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确保了大会战的顺利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使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经济的综合水平得到了进一步锤炼和提高。二是进一步提高了突破难关、解决难题的水平和能力。东巴凤建设大会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尤其是涉农项目的实施,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当地党委、政府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层层分解落实,而且确保市领导用三分之一的力量抓会战,三县领导用三分之二的力量抓会战,市级涉及项目的主管部门用三分之二的力量抓会战,协作部门用三分之一的力量抓会战,使这些重点难点项目一一得以攻克,各级领导干部的克难攻坚能力得到了考验和加强。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动员群众、引导群众和保护群众积极性的水平和能力。作为一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实践,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才能确保顺利推进。在这一点上,河池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东巴凤三县党委、政府认识到位,措施得当,方法正确,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动员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投身大会战,对群众的积极性给予了有效保护,两年多来,三县群众累计投工投劳达640万多个工日,为完成大会战任务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