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隆起“临粤走廊”

    新华网南宁8月5日电(记者杜新 李嘉)随着泛珠战略的实施,珠三角核心区的周边省区正试图以一种全新的经济视角和产业布局融入大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广西构建以毗邻粤港澳的玉林市、贵港市为枢纽城市、以324国道沿线乡镇为经济节点的“临粤走廊”,利用产业集群和规模市场使桂东地区与广东在生产要素、资金技术、配套服务、人才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对接,成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承东启西的新型经济带。 

    地处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市地理位置相当特殊:可以说是虽不沿边但靠近边、虽不沿江但靠近江、虽不沿海但靠近海;也可以说是既背靠大西南,又前临粤港澳,还紧靠着北部湾。“不东不西”的地理位置原来一直使玉林在广西的经济定位和产业布局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泛珠战略”使玉林一夜之间从“边缘”走到了“前沿”。 

    两年前,广西的玉林市、贵港市按照市场规律顺应了东部产业向西扩张、西部企业向东突破的新特点,提出了“玉贵走廊”要在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实现在广西率先加快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构想。 

    如果说此前是出于对玉林市和贵港市地理位置因素的考虑而把这条经济带称为“玉贵走廊”,那么此后官方和商界则更进一步从经济规律和宏观产业、市场布局的因素把它称为“临粤走廊”。 

    玉林市委书记高雄说,在南中国崛起的全新经济体系中,强有力的牵动之一来自大珠三角。来自这个区域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现代物流,有力地通过周边城市辐射和影响着中国西部乃至东盟各国。从“玉贵走廊”走向“临粤走廊”,突出产业和市场的全面对接,这是玉林融入泛珠、融入东盟的全新思路。 

    玉林作为岭南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已经有数百年之久,历史沉淀下来的浓厚商品意识使“临粤走廊”在大物流时代迸发出超常的活力:市场规模和销售金额居广西首位、居全国前40名的玉林市工业品服装市场每年商品成交金额超过40亿元;作为全国10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玉林市中药市场是泛珠经济圈中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额近10亿元;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玉林市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商品辐射广西和贵州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 

    目前,机械产业、健康产业、水泥陶瓷产业、服装皮革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和50多个工业集中区已经成为“玉贵走廊”工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2004年,“玉贵走廊”完成新签合同工业项目848个,新签合同投资额18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1月至5月,新上工业化建设项目325项,计划总投资113亿元。 

    玉林市市长金湘军说:“一个好的企业生态环境必然是产业规模大、社会化程度高、产业链发育成熟的产业集群。在这个意义上说,产业集群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 

    如今,更多的东部强势企业把“玉贵走廊”看成产业和市场向西扩张的第一个重要节点、看作沟通中国南方珠三角地区与西部衔接互动的“临粤走廊”。玉林市经济开发区已经投产的40多家大企业中,来自长三角经济板块的有15家,来自珠三角经济板块的有10家。 

    广西社科院的经济学专家吴坚说,“临粤走廊”利用“节点效应”局部崛起、率先突破从而带动桂东整体发展,这是发达地区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普遍走过的路子。 

    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例子: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作为“临粤走廊”重要节点的兴业县在广西全区经济排名从76名迅速上升到14名,提升幅度居全区各市县之首。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例子:先后进入玉林市福绵区的690多家服装企业构成了从布料、拉链、纽扣、商标到成品包装袋的完整产业链条,一天能生产50多万条裤子,从广东东莞服装业的“配角”一跃成为“裤子之都”。 

    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例子:作为最早进入深圳的电子企业之一的香港现代电子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把3条流水生产线项目落户玉林,最近又准备把整个企业整体搬迁到这座西部城市。 

    这是一个让人看到希望的例子:在“玉贵走廊”沿线,玉柴机器、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成光乳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不断进入,到柴油机基地、陶瓷之都、水泥之都、牛仔裤之都等产业群相继崛起。 

    从“饥不择食”地招商引资到按照规律招商“择”资,折射了从“玉贵走廊”到“临粤走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深刻变化。玉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少明说:“招商引资正在由‘大招商’向‘招大商’发展,我们已经把更多的目光瞄准中国100强和世界500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