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 题:在狠抓落实中实现增产增收 ——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述评 新华社记者
2005年,中央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三农”发展的主旋律,增粮增收仍然是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头戏。
上半年成绩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圈可点。
——夏粮、早稻获得较好收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夏粮总产达到10627万吨,增产512万吨,增长5.1%;早稻也望获得好收成;预计早稻面积增加,总产略有增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加18%,占小麦总面积的50%。
——农民现金收入较快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农业各行业运行良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畜牧业发展势头较好,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平稳运行,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农垦经济较快增长。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取得重要进展,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良种良法运用到粮食和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3亿亩,每亩可节本增效20元。超级稻全年推广面积可达6000万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顺利推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启动了一批农业重点工程项目。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进展顺利,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得到加强,“沃土工程”稳步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得到加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农”工作展现“四个活力”
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的良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定和强化支农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艰苦工作,奋力拼搏;各级农业部门突出中心任务,强化重点环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活力”。
一是加大中央支农政策落实力度,增强了农民的生产活力。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起到了激励和促进作用。税费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税免征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减免农业税预计受益农业人口8亿多人,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10亿元。同时,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的阳光正在逐渐洒遍农村的广袤土地。
二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展现出发展农业生产的科技活力。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把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作为挖掘增粮增收潜力的主攻方向。”50个粮食主导品种的推广、20项主推技术的普及,使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科技正在田间地头展现出丰富的魅力与活力。养殖方式转变步伐逐步加快。“阳光工程”培训人数目前已近100万人,正在朝着培训280万人的目标迈进。(完)
《人民日报》报道:
继续实现增产增收(经济形势述评)
——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述评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春风依旧,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三农”发展的主旋律,增粮增收仍然是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头戏。
上半年农村形势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可圈可点。
———夏粮、早稻获得较好收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夏粮总产达到10627万吨,增产512万吨,增长5.1%;早稻也有望获得好收成;预计早稻面积增加,总产略有增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加18%,占小麦总面积的50%。
———农民现金收入较快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收入人均242元,同比增长14.7%。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21元,增长16.6%,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
———农业各行业运行良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畜牧业发展势头较好,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平稳运行,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上半年农垦生产总值预计达396亿元,同比增长10.5%。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取得重要进展,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良种良法运用到粮食和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3亿亩,每亩可节本增效20元。超级稻全年推广面积可达6000万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顺利推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启动了一批农业重点工程项目。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进展顺利,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得到加强,“沃土工程”稳步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得到加强。
好形势来自“四个活力”
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的良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定和强化支农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形成合力;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艰苦工作,奋力拼搏;各级农业部门突出中心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活力”。
一是加大中央支农政策落实力度,增强了农民的生产活力。今年以来,税费改革继续深入,农业税免征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免征农业税,剩下的河北、山东、广西、云南4省区也将再降低农业税税率2个百分点以上,今年减免农业税预计受益农业人口8亿多人,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10亿元。同时,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规模扩大,并对粮食大县实行补助和奖励,有力地拉动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展现出发展农业生产的科技活力。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把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作为挖掘增粮增收潜力的主攻方向。”50个粮食主导品种的推广、20项主推技术的普及,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科技正在田间地头展现出巨大活力!农区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示范,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的推广,使养殖方式转变步伐逐步加快。“阳光工程”培训人数目前已近100万人。
三是着力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工作活力。近两年来,农业部建立了粮食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导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等抓落实机制,到确定100个农业科技入户试点县,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全面促进了粮食生产。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机制创新,强化各项服务职能。
四是努力化解不利因素,不断强化农业部门的应对活力。针对今年春夏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和病虫害偏重发生的不利情况,各级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帮助农民群众抗灾救灾,减少了农民的损失。针对严峻的动物疫情形势,各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严格监测疫情,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畜禽免疫,严防境外疫情传入和蔓延。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定点联系制度,进一步规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和粮食价格走低的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民节本增效,稳定了农业发展的良好形势。
狠抓六项工作应对挑战
尽管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形势喜人,但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还没有解决,同时又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不容盲目乐观,完成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任务艰巨。
一是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势头任务艰巨。今年的粮食生产是在去年超常增产的基础上发展的,生产起点高、增产空间小。尤其是今年以来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呈下降趋势,势必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抓粮松懈情绪抬头,工作力度有所减弱。二是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实现全年农民收入增长5%的目标难度不小。去年农民收入增幅是7年来最高水平。今年农民增收面临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走低的双向制约。据各地初步测算,因农资涨价致使粮食生产成本每亩增加30—40元,部分抵消了政策性增收效应。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周边国家疫情仍然对我构成严重威胁。一些地方潜在疫情突出,防控措施力度不够。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四是自然灾害威胁难以预料。今年夏季旱、涝灾害明显加重,重大病虫害也呈偏重发生态势。
应对挑战,保持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良好运行,还要抓紧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抓政策落实。抓紧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良种补贴资金落实到田到户,抓好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良法、订单和制种基地“四挂钩”试点。尽快把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最低收购价等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
———抓秋粮生产。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努力提高秋粮单产。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措施,有效遏制病虫为害。做好秋冬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明年夏粮增产奠定良好基础。
———抓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做细做实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工作,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度和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水产养殖。推动乡镇企业产品、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粮食加工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村二、三产业就业空间,广辟外出务工等就业渠道。扎实推进“阳光工程”,探索建立农民就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抓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部将以晚稻和冬小麦为重点,与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紧密结合,今年力争完成测土配方施肥8000万亩,辐射带动2.5亿亩,使5000万农户受益。
———抓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健全投入机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把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8日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