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工业舞起经济发展龙头

 

贺州:工业舞起经济发展龙头

《华南新闻》 庞革平 冯飞勇 徐有秀

    工业腾飞,龙头崛起。如今,这个广西贺州人多年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以下数字显示了贺州市正结束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开始步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2004年,贺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32.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在2003年以超过40%的速度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历史性地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的重大转变。2005年上半年,贺州市工业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总产值、增加值又分别以25.7%和22.13%的高速度增长。
  贺州经济发展速度为何突飞猛进?正在出席广西上半年工作汇报会的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和市长陈利丹说,这是全市上下全力推进“工业立市”战略的结果。
    以“工业立市”为指导,带活全市经济棋盘
  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比例偏低,主导地位不明显,处于严重“短腿”状态———长期以来,工业发展的滞后使贺州市经济发展增长乏力,成为贺州市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无工不富。2003年5月,贺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地调整了全市阶段性工作重点,按照“大改革,大企业,大产业,大群体”的思路,坚持把发展工业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2004年底,又提出了“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的要求。在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分析后,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更是响亮地提出了“工业立市”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贺州市提出,从2005年开始到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到2007年,力争有1至2个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纳税1亿元以上;1至3个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纳税5000万元以上;一批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纳税3000万元以上;各县(区)要形成3至5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纳税超1000万元的优势企业。
  发挥资源优势,办好特色工业,是贺州市实行“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近两年来,贺州市挖掘潜力,采取措施加强资源管理,创建工业原料基地,立足资源发展工业,推动区域特色工业上规模、上效益、上水平,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产业特色更加突出。
  今年1至5月,全市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驻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67亿元,同比增长28.91%;实现工业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22.13%;实现销售15.84亿元,同比增长26.17%;实现产品税9068万元,同比增长43.71%;实现利润5402万元,同比增长6.68倍。
    改造与引进并举,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
  广西灵峰药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后,先后投入近7000万元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更新,使公司一年一个台阶,走向了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的快速发展之路。该公司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0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874万元,完成利税3310万元。
  深圳市百民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在昭平县建立50万亩速丰林基地,兴办年产24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一体化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到位资金4000万元,今年内将投资1亿元完成首期厂房的建设和机械设备的安装,并开始试产。
  近年来,贺州市坚持把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工作与引进培育新产业同时抓,重点培育壮大了电力、电子、林化、林板、林纸、制药、冶炼、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十大优势产业,为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使大批国有企业盘活资产,增强了发展后劲。目前,全市119家中小企业中,107家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桂东电力、桂东电子等一批国有骨干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得到了发展壮大。星光硅业等一批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加速了多元投资主体的形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此外,还通过实施创新战略,开展技术改造创新与新产品开发,运用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贺州市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组建产业研发中心。2004年,完成了桂东电子100万平方米中高压铝箔、灵峰药业GMP(生产质量管理)认证与年产20万箱金鸡系列中成药等46个技改项目,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新增工业产值17.8亿元,利润5263万元。今年,贺州市又计划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2项,总投资额13.12亿元。今年1至5月,已完成技改投资1.39亿元,同比增长64.7%。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壮大产业聚集
  以建设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工业园区上项目,培育和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群,走规模化发展工业的路子来推进工业化进程,也是贺州市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两年来,贺州市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体制,采取“一区多基地”的运作模式,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使工业园区蓬勃发展,逐渐成为贺州市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新平台、壮大财力收入的新来源。
  目前,贺州市的工业园区主要有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旺高工业园区和以旺高工业园区为主体的旺高生产基地、信都生产基地和西湾、平桂生产基地。依照“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和“政府支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贺州市不断加大园区的投资开发建设力度,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8590万元,开发面积2500多亩,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排污、通互联网、通讯和平整土地“六通一平”。
  在软环境建设上,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立办证中心,一个窗口对外,免费为投资业主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软、硬环境,使投资考察的客商纷至沓来,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有50多批客商前来考察和洽谈项目,签订意向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额2.4亿元。目前,园区已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11个,其中年内将建成投产项目2个,预计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12.4亿元,实现税收1.177亿元。至今年6月止,前往园区投资的企业已达16家,投资额达10.6亿元。信都工业基地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目前已有企业62家,投资总额达6亿多元,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8亿元,上缴税金102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68亿元,利润6776万元,已形成了以建材、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群。
  旺高工业区和各基地通过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提升了产业规模和层次,为推进贺州市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 
     

    《华南新闻》 (2005年07月15日 第三版) 

“三大攻略”加速发展 贺州市经济发展令世人嘱目

《广西日报》吴家跃 谢彩文

贺州,八桂版图上离首府最遥远的城市,无铁路,无机场,无港口,无高速公路,招商引资谈不上什么优势,以前多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区总是落在后面。

可是,现在到贺州,所见所闻令人刮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比2002年增长84%;2004年比2003年增长107%,其中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9.6亿元,在全区排名从后列变前列;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02%;投资连续3年呈“井喷”状态。

再看财政收入和GDP:全市财政收入2004年比2003年增长24.4%,今年上半年完成5.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按此势头,以2002年作基础,三年又翻一番。GDP去年比上年增长12.6%,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4.7%,也呈加速发展态势。

攻略一:工业立市,挖掘发展内在潜力

无工不富。贺州市设立才两年多,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民群众致富愿望强烈,期望值高。这既是发展的困难所在,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贺州出路何在?决策者经过充分调查讨论,确定“工业立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努力挖掘发展内在潜力。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把工业这条“短腿”拉长、发展强劲,贺州市选准了突破点。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求突破。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把国企改革与引资改造相结合,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从体制上解决工业发展的活力问题。

在园区建设规模和质量上求突破。采取“一区多基地”的方式,把旺高、西湾(平桂)、信都作为旺高工业区的基地一并进行规划建设。各县也不断完善工业基地建设,相对集中办工业,引导更多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使更多的企业在贺州境内落地生根。

在资源整合上求突破。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力、林化、造纸、制药、电器材料、冶炼、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工业体系,这些产业既是该市工业的基础,也是今后工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他们坚持以这些基础和优势为平台,以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龙头,整合资源,扶持发展一批大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大产业,形成区域特色主导产业。

在新上项目和企业技改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抓手,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抓紧做好工业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新上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

选了突破口,拉长了“工业之腿”。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5.7%、22.13%,总量和增量均创近年同期最好水平。

攻略二:借粤兴贺,增加发展外部动力

光有内力,没有外力,很难有大发展。贺州市充分利用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确立“借粤兴贺”战略,拓展对接平台,抓好环境融通,使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外部动力。

政府主导,推进合作,建立交流平台。贺州市顺应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历史潮流,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下,与广东交流与合作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今年5月,贺州市与佛山市签订《佛山-贺州市经贸合作备忘录》,每年两市党政领导安排一次以上的交流座谈活动;两市分别设立交流互访机构,具体负责交流互访事宜;还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介、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对外宣传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推介;同时,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为企业家、民间人士的交流活动提供渠道和平台。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吸纳广东企业转移平台。贺州市围绕工业发展“一区三基地”的建设目标,搞好以自治区级旺高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旺高、西湾(平桂)、信都三个工业生产基地建设,作为承接广东产业、项目梯度转移的载体和平台。积极推行高效率、低收费的服务措施,使园区能够满足广东企业转移的条件,成为接纳广东企业转移的主战场。同时,鼓励外商直接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园中园。目前已引进珠海市客商建立了年工业总产值5亿元的金易工业园。

充分利用信都连接广东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营造一个对珠三角等东部企业有强吸引力的新的发展平台。目前,信都工业基地已有凤美铝型材、闽航金属制品、华通线业、榕信金属制品等一批加工型企业相继在园区落户。

工业区目前引进的76家企业中,有60%以上的为广东转移企业。

学习借鉴广东经验,大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全市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886项减少到482项,减幅45.6%;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83项、降低收费标准143项。

市政务中心简化办事程序,为到贺州投资的企业实行代办制等“一条龙”服务。

在全市乡镇以上机关和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设立外商投诉中心,开通市长热线电话,出台了损害软环境责任追究办法,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攻略三:投资拉动,全方位激旺经济活力

除了内外动力的结合外,贺州还把投资拉动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下大力气抓招商、上项目、增投入。

拓宽思路,创新方法,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在招商引资的目标区域上,由原来以粤港澳为主,不断向闽苏浙拓展。按照“融入粤港澳,拓展闽苏浙,挺进东南亚”的思路,积极实施“百企入桂-贺州行动”,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在观念、交通、产业、环境等方面对接,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同时,将招商引资逐步向闽苏浙地区和东盟国家拓展。今年以来,先后在广东佛山、顺德,福建泉州,浙江衢州、台州、温州等地举办项目推介会,共签订投资项目13个,投资总额13.43亿元。

在招商引资的手段上,除了传统的以会招商、以商招商外,贺州市突出强调以感情招商。今年上半年贺州市选派140名干部赴浙江三市挂职锻炼,7月10日又派出160名干部到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挂职,通过广交朋友,运用感情纽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已引进项目22个,合同资金总额4.15亿元。此外,把握好洛湛铁路开工建设的机遇,签订了《贺州-柳州铁路局经济合作框架意向书》,全面加强各领域的合作。

在招商引资实绩评价上,既看签约项目的数量,更看资金到位情况,全力提高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去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745个,实际到位资金39.6亿元,增长152.5%;引进外资项目18个,直接利用外资2686.8万美元,增长30.4%。

今年1-6月,全市共引进新办项目307个,实际到位资金20.61亿元,增长80.7%。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不懈抓项目。针对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落后、能源不足、用地紧缺等“瓶颈”问题,他们精心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高度重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及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生产性项目建设,继续开展百项工程大会战牞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他们还加强与广西电力公司合作,引资开发电源和建设电网等,着力解决好困扰项目实施的难点问题。今年1-6月,全市投资5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84个,总投资38.1亿元,完成投资8.09亿元;续建项目397个,总投资165.7亿元,完成投资15.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