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成为防城港市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

  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近几年来,我市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并发展壮大,其产业链遍及山区和沿海农村,直接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和渔民致富奔小康,有力推动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龙头强,产业兴。几年来,我市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牛鼻子”来抓,依托我市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提出了“三大经济带”和“香、甜、苦、鲜”的发展思路,出台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实施方案,突出壮大龙头企业群,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市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有56家,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34家,带动着全市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6万多户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人均纯收入620元,占全市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17元的24.63%。在上思县,去年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94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2%。还有以农产品流通为主的专业市场3家,以种植养殖为主的龙头企业19家。另外,全市至今已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其中种植业协会2个,畜牧业协会4个,渔业协会5个,商业流通协会4个。 

    在众多农业龙头企业中,东兴市东成物业公司、上思昌菱糖厂、防城糖厂2003年被认定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东兴水产品批发市场2004年被认定为广西水产品流通龙头企业;防城港海世通食品公司和东兴市京岛海水养殖公司今年被认定为自治区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港口欧派食品有限公司、岳泰股份有限公司、防城富新金花茶科技公司、海世通食品公司也先后被认定为我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过发展壮大,不少龙头企业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如“金典御品”金花茶系列产品、“东成”牌农副产品、“海盈”牌海产品、 “名峰”牌肉桂八角产品、“红树林”牌海鸭蛋、“玉棠”牌白砂糖、“西南”牌模板等,产品远销区内外、国内外市场。在产地认证方面,上思县成为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示范县、港口区和东兴市成为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生产示范区。 

    近几年,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市传统大农业由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传统种植业由以粮为主向粮、经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收入结构中二、三产业收入增加,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空间,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据统计,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产值分别占大农业总产值的31.3%、7.2%、15.1%、45.5%;粮食、经济作物(含水果)播种面积分别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8.1%和41.9%。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7.2%、19.0%、23.8%。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各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一批龙头企业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并成为地方骨干财源。在沿海地区,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和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的兴办,带动了沿海滩涂开发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去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22.725万亩,占全市海滩涂面积的43.7%,海水养殖产量24.88万吨,比2000年增加4.35万吨。在山区上思县,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兴办及两家制糖企业的几次技改扩建,促进了该县林业、蔗糖业的发展。据统计,该县现有林面积176万亩,森林覆盖率61.8%,其中松木林123万亩,年产松脂近2万吨。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25.8万亩,比2000年增加2.3万亩,2004/2005年榨季入厂原料蔗134.1万吨,比2000/2001年榨季增加52.66万吨。去年,人均甘蔗纯收入达到700元,比2000年增加305元;两家制糖企业上缴地方税收达到7667.6万元,比2002年增加3995.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达6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同时还安置了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