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贵走廊“下包效应”破解三农难题


——桂东隆起“玉贵走廊”(三) 

   产业集群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下包效应”:通过大企业的入驻,为众多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中间产品需求,也可能吸引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的整个下包网络整体迁移进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

    在“玉贵走廊”数百公里沿线乡镇,一场由“下包效应”引发的 “百万劳动力转移风暴”,催生了玉林、贵港市破解“三农”问题的崭新模式。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出路问题。玉林市市委书记高雄说:“跳出‘农’字看‘三农’,依靠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高度集中的经济走廊建设,来有效承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应该就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必由之路!”

    “下包效应”牵引“榕树效应”

    福绵是“玉贵走廊”上的一个新设县级区,服装加工业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已有一些农家缝纫服装,在村头集市摆摊叫卖。进入80年代,当地福绵、福东、福西三个村的村民开始投资,购买简陋设备办服装厂,并到广州、深圳寻找销售点。

    到了90年代,福绵已经成为远近有名的服装加工专业村。通过先进设备、技术的大量引进,福绵大大提高了服装质量,由此引来国内外众多品牌服装厂来福绵下订单加工服装。一天之内就有10辆大卡车进出,将布料运入福绵加工,再把加工好的服装运出销售。广州沙河服装市场,近2/3的摊位居然都由福绵老板租用!

    但这些都已不能再与今日今时福绵相比:拥有大大小小服装厂690多家、每天生产50多万条裤子、裤子款式多达200多款;西裤、牛仔裤、休闲裤三大系列服装的国内市场份额,令大大小小的服装老板不敢小觑;其产品更是远销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非洲及中东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法国记者惊叹为“世界裤子之都”!

    福绵管理区工委书记李文说:“这已经是一个服装产业集群!10余家主导企业直接派生出水洗厂、电脑绣花厂、服装辅料厂等150多家配套企业和布匹批发、服装机械、辅料销售、物流企业等62家售企业,可以容纳从业人员4万,本地半数以上的农民已直接转为产业工人。”

    高雄风趣地把这种现象比喻为“榕树效应”。榕树的生命力之所以旺盛,来自于它根系的庞大茂密和根深蒂固。龙头企业的“下包效应”,整合激活了玉林、贵港民间众多民间企业,随着“下包链条”延伸而构成一个个极具生命力的产业群落,这就是“榕树效应”!正是这种“榕树效应”,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成为产业工人提供了巨大空间。

    玉林市市长金湘军说:“从玉柴一枝独秀到现在的四朵金花,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效应使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落户玉林,从而提供了农民不离开家乡就可以从田野走向车间的机会。”

    在中国新兴瓷器产区北流,日用陶瓷行业由几年前的10家发展到现在的50多家,5万多农民变成了三环集团下包企业的工人。

    在中国重要的猪皮制革出口基地玉州区,23000多农民成为与富英制革有限公司配套的饲料加工、兽药生产、汽车运输等下包企业的工人。

    订单培训打造百万产业工人

    容县杨村镇东华村黄大嫂乐呵呵地数着刚发的工资,她说:“一个月600多元,这是我参加技能培训从农民变工人的收获!”

    国内品牌企业纷纷聚焦玉林,引来了更多配套企业“安营扎寨”,掀起了当地农民新一轮的“打工潮”。去年以来,玉林市劳务输出量接近100万人,其中市内就地转移就超过40万人。

    玉林市教育局局长朱向东说,这是玉林农民开始转换身份的前奏,是玉林市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方案”的结果。未来三年内,玉林还将以“订单培训”的方式使百万农民“洗脚上田”变成产业工人。

    2004年,玉林市充分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依托公办、民办职校和各级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网络,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全市通过近100所职校,80多个培训基地,1000多个培训网点,开设家民用建筑、电工电焊、食品加工、机电电子技术、汽车驾驶与维修等100多个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基本技能的要求,把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安全法规等知识培训结合起来,开展短则半个月、长则半年的培训。

    随着“玉贵走廊”对接大珠三角步伐的加快,东部产业向西扩张的趋势更加明朗:东部产业升级换代势必推动相邻区域产业也在换代升级,因此,这些企业同样不再需要“民工”而需要懂技术的“技工”。

    朱向东说,如今教育培训机构也努力为强势产业配套:按“订单”培训“工人”。“下包效应”带来的一个效果就是造就大批“下包培训效应”--使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产业在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创造出订单办学、工读助学、联合大型企业合作办学等全新的模式,使外出务工农民由“体能型”逐步向“技能型、智能型”方向转变。

    大珠三角“民工荒”在深层次含义上是一场“技工荒”。今天大珠三角产业升级换代后遇到的产业工人稀缺问题,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玉贵走廊”即将遇到的“拦路虎”。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必须注重劳动力成本的支出,除了要增加薪酬外,还要增加员工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支出。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地方政府必须把培训和储备产业工人与规划产业集群、调整地方经济结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考虑。

    当海螺水泥、晨光乳业等现代强势企业试水“玉贵走廊”的时候,玉林市强大而成熟的劳动力培训系统得到机会展现自己的实力。北流市市委书记黄海昆说:“香港现代电子有限公司的12条流水生产线项目一开工就需要800多个经过劳动培训员工,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企业顺利解决。”

    “节点效应”前瞻桂东明天

    金湘军说,“玉贵走廊”利用“节点效应”局部崛起、率先突破从而带动桂东整体发展,这是发达地区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普遍走过的路子。

    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例子: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作为“玉贵走廊”重要节点的兴业县在广西全区经济排名从76名迅速上升到14名,提升幅度居全区各市县之首!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例子:先后进入玉林市福绵区的690多家服装企业构成了从布料、拉链、纽扣、商标到成品包装袋的完整产业链条,一天能生产50多万条裤子,从广东东莞的“配角”一跃成为“世界裤子之都”!

    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例子:作为最早进入深圳的电子企业之一的香港现代电子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把3条流水生产线项目落户玉林,最近又准备把整个企业整体搬迁到这座西部城市!

    这是一个个让人看到希望的例子:在“玉贵走廊”沿线,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锐步制鞋、成光乳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不断进入,到柴油机基地、陶瓷之都、水泥之都、牛仔裤之都等产业群相继崛起!

    几个看似关联度不大的例子却说明了一个共有的鲜活的态势:桂东依托“玉贵走廊”大力培育产业经济,它的步伐是那样坚定而有力,它的大步跨越中必然要缩小昔日的城乡差距!

    这或许是另一个有着关联度的态势:第一轮中国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南方沿海经济走廊,与第二轮中国开放与开发中形成的西部的南贵昆西南经济走廊,很可能沿着324国道,在桂东的走廊交汇,最终连接成为中国南方挟长三角与泛珠三角的气势磅礴的产业走廊,而它面对的是当今亚洲颇具活力的东盟区域;中国与东盟的两大市场融和,或许就此互为强力依托!不止一个桂东的干部笑问记者:能有所为,我们焉能不为?(完)

  相关新闻:桂东隆起“玉贵走廊”(一)

       桂东隆起“玉贵走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