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洪灾:发酸的田野

新华社记者 梁思奇 刘伟

    24日,

    24日,广西武宣县二塘镇羊圈村村民甘振姣拿着刚从田里摘下的绿豆,向查看灾情的县长彭进瑜反映说,这些受灾的绿豆都发霉了。连日来,广西武宣县境内黔江河水暴涨,遭遇了近10年最大的洪涝灾害,全县11万亩农作物受灾,绝收3万多亩。目前,洪水已渐渐退出,但一些农作物由于长时间浸泡,腐烂坏死情况严重,田野里到处弥漫着发酸的味道。(新华社记者梁思奇摄)

    24日,广西武宣县金鸡乡党委书记周玉娟洪水过后到灾区帮助群众恢复生产。她蹲在田间说,这些农作物全部绝收了,已开始散发酸臭味。连日来,广西武宣县境内黔江河水暴涨,遭遇了近10年最大的洪涝灾害,全县11万亩农作物受灾,绝收3万多亩。目前,洪水已渐渐退出,但一些农作物由于长时间浸泡,腐烂坏死情况严重,田野里到处弥漫着发酸的味道。(新华社记者刘伟摄)

 

    6月24日,记者从广西洪灾重灾区象州县驱车前往相邻的武宣县,这两个县之间的公路一天前刚重新通车。汽车经过之处,洪灾的痕迹随处可见:倒伏的作物,残存的积水,公路两旁的绿树上,黄色的水印从数十厘米到数米不等。

    记者要去的是武宣县金鸡乡。这个1.9万人口的乡灾情严重,1.5万亩作物被长时间浸泡,全部绝收。在离乡政府最远的大坪村,记者打开车门,眼前的情景让人为之悚然:长满庄稼的田野里没有应该有的青绿,而是一片泥黄,像是被大火熏过。金鸡乡党委书记周玉娟说:“这些田里两天前还像是一个大水库,黔江河水暴涨倒灌进来,涨满了山包之间的耕地。”

    山风徐徐吹过,记者闻到一片刺鼻的酸味。周玉娟说,这是玉米泡坏后发出的气味。她从田里掰下一个玉米棒,撕开来,记者一摸,玉米粒滑腻腻的粘在手上。“这些玉米被水浸了3天腐败坏死,这两天太阳一晒,就像发酵一样发出酸味来。”周玉娟说。

    记者在金鸡乡遇到下乡查看灾情的武宣县县长彭进瑜。他说,武宣县受灾的农作物达11万亩,其中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绝收面积3.45万多亩。

    彭进瑜与记者驱车前往二塘镇。在二塘镇羊圈村,记者见到一个从田里拎着一袋绿豆荚回来的农妇。她说家里的玉米全浸坏了,本来还有半个月就可能收摘了,往年的洪水一般农历六月底才来,没想到今年来得这么早。她从口袋里抓起一把绿豆荚,“连绿豆也死了,什么也收不到了。”说话时她的眼睛噙着泪。

    包围羊圈村的洪水23日才退去,一些村民陆续从村里走出。一个叫江凤珍的妇女告诉记者,她要到县林业局苗圃打工,挣些钱买种子种秋玉米、黄豆和辣椒。

    彭进瑜说,虽然洪水已回落了,但仍不敢掉以轻心,民政部门已把50万吨救灾大米送到灾民手里。当前政府正积极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消毒等工作,防止疫情发生;二是做好困难灾民的救济工作,让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屋住;三是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组织种子、农资供应,尽快恢复生产,夏季的损失秋冬补,从现在起着手做好秋冬经济作物计划,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积要达到180万平方米,马铃薯两万亩,全力弥补洪灾造成的损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