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把手机号码留给农民兄弟

 
 
古亦忠  黄任波 

  6月初的几场大雨,冲掉了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的湿热。6月4日是星期六,一大早,来宾市市长张少康就赶到了他的扶贫联系点———象州县妙皇乡大梭村。
  才到村头,就不断有村民跟张少康打招呼———张市长已经不是村里的客人了,从2003年春季起,张少康就把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作为扶贫联系村,每次来都像回家一样。
  “123455”是张市长与村里共同商量出的发展路子(即户均1座沼气池、两头牛、人均三分桑、四吨蔗、五分菜、五分茶),为了实现这“123455”,这两年来,乡亲们已记不清市长有多少个休息日是在村里度过的了。但乡亲们不会忘记的是,两年里全村人均增收近400元,比过去多了差不多1/3。
  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村民的生活没有多少起色,覃至尊就是其中之一。老覃1978年在部队入的党,至今已有28年党龄,一家五口人,老覃夫妇俩种地,供养老母亲,抚养两个孩子,负担不算太重,而且田地不少,为什么就富不起来?张少康决定把老覃家作为他的帮扶联系户。通过与老覃交谈,张少康发现主要是老覃办法少、路子窄,守着田地只懂得种稻谷。这些天,张少康把老覃的情况反复琢磨,今天就是特地来给他理理“致富经”的。
  在老覃家的泥屋里一坐定,张市长就扳着指头与老覃商量:“现在村里很多农户养蚕赚了钱,你能不能腾出些地种桑?”“我不用腾就有几块地。”“有空房吗?”“有一间。”“那就好了,你就养蚕吧。”坐在一旁的象州县委书记王革冰给老覃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田种桑每批可养一张蚕,一张蚕一批可得80斤左右的茧,一斤茧7-8元钱,就是五六百元钱。一年养10批没问题,一年下来就是五六千元钱,扣除成本,四五千元随便赚。张市长笑着说:“这可是活存折啊。”老覃眼睛亮了起来,可他面露难色:“好是好了,就是缺资金、没技术。”王革冰说:“现在是小蚕共育,1到4龄有工厂化的饲养,到了4龄好养了,就先赊给你养,到卖茧时一张再给回7斤茧就可以了。”张市长转过身对乡干部说:“技术问题你们派专人来指导。”乡干部满口答应。老覃高兴地说:“那我就养蚕。”
  象州县县长贾朝强又建议老覃再种一些马蹄,种一亩马蹄可收入2000元左右。张市长问老覃有没有水田,老覃说田是有,就是没技术。贾县长说:“这没问题,我从外面请技术员来指导,不仅指导你,还指导全村把马蹄种好。”
  张少康接着说:“我觉得养牛也是一条门路。”据悉,前年张少康就曾在这里指导农户发展规模养殖母牛、肉牛,很多农户赚了钱。老覃当时因缺资金,只养了一头母牛,无法扩大饲养。县委书记王革冰说:“老覃啊,今天张市长雪中送炭,特地给你送来了一头母牛。”老覃往外一瞧,门外果然拴着一头大水牛,壮壮的、肥肥的,已经配好摩拉杂交种,9月份就可下崽,这是张少康用自己的钱专门挑选买来送给老覃的。老覃养过牛,一看就知道是一头良种,价值不菲,嘴里喃喃地说:“这么重的礼,我怎么好意思收呢?”张少康说:“你是党员,是农民兄弟,为党为人民做过贡献,眼下有困难,我们应帮你一把,你能脱贫了,富起来了,我们就不用挂念那么多了。”
  这时,老覃读初中的孩子走过来感谢张市长。张市长说:“不必了,你就好好读书吧,从长远来说,还得靠读书啊,穷不读书穷根难除,富不读书富不长久,可要把书读好,才能拔掉穷根。”孩子一个劲地点头应着。
  从老覃家走出来,张少康又来到村头,正碰上村民覃有忠挑着一担桑叶回来,便和他聊起了“养蚕经”。然后,张少康一手拉着覃有忠,一手拉着覃志尊说:“阿忠啊,志尊打算养蚕,你有技术,就帮帮他吧,大家好兄弟共同富起来。”阿忠说:“市长那么关心,我会帮他的。”说着大家都笑了。
  临走前,张少康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覃志尊,并叮咛说:“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可要打电话给我啊!”


                  《华南新闻》 (2005年06月13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