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兴边富民”政策带富一方边民

  新华网广西频道6月6日电(记者刘伟 张华)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垌乡中越边境公路旁,几十幢别墅式的双层建筑依山而立,整齐划一,在山间绿林的掩映下,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与越南只隔一条浅溪的村寨名叫高林村,聚居着大板瑶、细板瑶和花头瑶等100多户瑶族村民。

    站在平坦的边境柏油公路上放眼望去,怎么也想象不到,这里的瑶族乡亲几年前还散居于崇山峻岭,住着茅棚草屋,运输全靠肩挑背扛,是中越边境线上最贫困的民族村之一。

    高林瑶族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兴边富民”战略。防城港的“兴边富民”战略是从2002年6月起开始实施的,高林村只是防城港25个受益的边境村之一。 

    据防城港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翟耀鹏介绍,“一年一小变,二年初见规模,三年明显变化”,这是当地政府实施“兴边富民”战略的奋斗目标。3年间,防城港市采取“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的办法,全市34名厅级领导全部联系到村点,一定三年不变;近300个市直单位都承担了包村扶贫任务,“贴身”指导工作;帮扶干部长期驻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手把手地带领当地群众摆脱贫困。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施“兴边富民”战略的核心任务。25个边境村原来集体经济都相当薄弱,部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为两、三千元,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是“空壳村”。

    “边境落后地区群众最缺的是技术、人才、资金和项目,我们把‘兴边富民’战略落实到‘兴村富民’上,通过主动‘输血’帮助落后地区发展‘造血’能力。”翟耀鹏说。 

    在政府的帮扶下,25个村3年来总共引进资金6985万元,村级集体上马82个项目,200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84.63万元。 

    25个村共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234期,近两万人次参加培训,6000多边民在掌握了一技之长后进入村办企业就业,5000多边民长期参与边境贸易活动。 

    楠木村委会主任苏世祥说,驻村工作队进村以后,帮助村里引进18个集体经济项目,已投资816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01年的4.8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2.2万元。 

    “这几年,我明显感觉到,村里村外摩托车多了,运输车多了,安装电话的人家多了,用手机的乡亲多了,”在江口村,一位刚刚出门跑运输回来的小伙子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其那村,乡亲们在驻村工作组的带领下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今年,其那村又从邻近的上思县购进100多吨良种甘蔗,仅此一项预计就可以使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元。 

    在大坑村,一位姓李的村民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树林告诉记者:“我又多种了两百株八角树和四百多株玉桂,今年又能多挣好几百元。‘兴边富民’工作队是最受边民欢迎的工作队。”

    3年来,防城港市政府多方筹集资金超过3000万元,为群众修路137条,架桥60座,兴建人畜饮水工程103项,还新建了一大批新村、市场和旅游设施,边境农村的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带动边民致富的同时,“兴边富民”战略的实施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致富“领头羊”。3年间,共有73名致富能手被培养成中共党员,170名中共党员被培养成致富能手,50名中共党员致富能手被培养成村干部,18名优秀的中共党员村干部被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