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推行兴边富民工程 70多村级企业在边境崛起

  “我这个月酿出的近200多公斤米酒全部卖出去了。”防城港市防城区高林村的邓才南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这可不是一般的欢喜。3年前,邓才南一家全年卖出去的酒不足300公斤。去年开始要加足马力“扩大再生产”,由原来每月酿不足10公斤米酒到现在酿250多公斤。全家年人均收入由3年前不足1000元,上升到现在的2100多元。这是记者5月底在防城港沿边村屯的所见所闻。

  原来,邓才南家附近新建了一个集餐饮、住宿、山泉浴于一体的村办企业桃花溪山庄,山庄每月月初就早早到他家订购米酒。

  与邓才南同样得益的门涯组马富莲说得更直接:“‘桃花溪山庄’是我的衣食父母。以前我家养的山猪,因离圩场远,无法运到山外卖,都给屯里需办红白喜事的村民用。或逢年过节时,把猪宰杀后,除自家享用外,拿来换点玉桂、八角之类的山货,哪想可以换钱?去年我卖给‘桃花溪山庄’四头猪,赚了一笔不少的钱。今年我准备增加养猪数量。”桃花溪山庄是由防城港市派驻高林村的“兴边富民”工作队帮助引资兴办的村级集体企业,投资30万元的桃花溪山庄,从兴办到现在不足两年时间,却让当地一些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3年前,防城港市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抽调300多人,进驻沿边公路的防城区那垌乡、那良镇、板八乡、峒中镇和东兴市的东兴镇25个行政村,贴身指导工作。当时拥有5万多人的25个行政村竟然有7个村没有任何村级企业,村级集体经济为零。一些村尽管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由于没有一家村级企业,农民收入徘徊不前。

  如何让边境山区农民尽快致富?市委书记朱军在工作队进驻前的动员大会上说,全市发展大工业,一个“大”字,就是引进大企业,发展大型工业。现在工作队进驻山村,也可借鉴发展大工业经验,想法把项目引进山区,多上项目,上准、上好项目,兴办好村级集体企业,发展村级经济,农民收入才有保障,才不会返贫。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工作队进村后,多渠道筹措资金、上项目。如今,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一个个村级企业平地而起,村级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东兴镇江那村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500多万元,上马了饲料厂、红砖厂、苗木厂等。

  长湖村工作队引进资金200万元建起了两个11.3公顷的罗非鱼养殖基地。

  范河村引进一位广东老板投资200万元建起一个旅游河流项目。

  里火村成功引进广东一陈氏老板计划投资1100万元兴建边贸货物装卸场,目前到位并投入330万元。

  ……

  很快,25个行政村引进项目167个,办村级企业70多家,村级集体经济新增160多万元。

  村级企业,给农民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据统计,投资100万元的村办企业,可使当地村民每年都有一定量的稳定收入,有些企业在生产旺季时可解决当地100多人的就业,像里火村,由于成功引进广东一陈氏老板兴建边贸货物装卸场,市交通局兴建边贸互市综合交易场,该村农民年人均增收连续两年超过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