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木薯产业亟待破解三大难题

    淀粉市场消费曲线显示,在以玉米、马铃薯、木薯等为原料制成的淀粉中,木薯淀粉以其性能优越、价格适中和原料广泛等优势在市场中独占鳌头。广西是我国木薯种植量最大的地区,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70%以上,有全国最大的木薯淀粉生产企业,产业优势明显。但纵观广西木薯产业,其发展依然存在品种落后、加工规模小和品牌意识不强等瓶颈,亟待突破。

    种植期待良种化

    自20世纪90年代,广西木薯种植面积超过广东后,便成为我国最大的木薯种植省区。目前,广西木薯种植面积400万亩,总产量40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七成以上。

    由于广西上下对木薯及其产业认识不够,种植技术欠发达,农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次要作物自发种植,对木薯的品种没有要求。因此,广西不少地方迄今种植的木薯仍是上世纪40年代引进的“南洋红”,而该品种已严重老化———单产低、淀粉含量少、迟熟、成本高并且氢氰酸等有害物含量较高,难以适应现在的加工需要。有关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因为只有改变木薯品种结构,才能适应木薯产业发展的需要。

    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覃学江认为,要做好广西木薯品种的更新换代,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这是非常关键的。发展木薯产业,光有种植数量和自然条件还不够,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其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尤为重要。他举例说,广西武鸣县木薯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淀粉加工企业30多家,木薯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一个支柱产业,这与政府的扶持密切相关。覃学江强调,木薯产业的发展还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因为只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企业规划和建设木薯良种种植示范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为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才能做好推广工作。当然,加强木薯产业效益宣传和提高农民木薯产业化意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广西梧州市已引进了华南124、南植199等一批木薯良种,经过对比验收,这些品种的效益均达到老品种的两倍以上。

  加工期待规模化

    随着各种深加工技术的成熟,木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但从总体上看,广西木薯淀粉产业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

    生产企业过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原料空缺的现象。有关资料显示,广西淀粉的日产能力已达7000吨,木薯酒精日产能力达到800吨以上,若以淀粉加工期100天、酒精加工期300天计算,广西每年需要木薯原料450万吨。而目前广西的木薯产量仅400万吨,除去农民自用和外地购去的干片外,广西本地加工淀粉和酒精的木薯原料,仅有200万吨,原料供应存在很大缺口。

    覃学江介绍说,广西最大的淀粉生产县———武鸣县,其原料只能满足产能的80%,浪费了设备资源。他认为,广西木薯深加工企业要走集团化道路,通过强强联合,整合有效资源,共同开发木薯产业,这是提高广西整个木薯产业效益的迫切需求。

  产品期待品牌化

    有关专家指出,小企业、小品牌数量多,大大削弱了广西作为木薯生产大省所应有的规模效应,非常不利于木薯产业的发展。由于广西过多的木薯深加工企业存在设备陈旧、产品雷同、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因而未能形成比较强势的品牌,淀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利润率与其他省区相差甚远,有时吨价位相差达千元。
    业内人士强调,广西木薯加工产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其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应该依附于规模效应,创出自己的强势品牌。   (王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