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农民增收为何能跑在广西前列?

  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27日电(记者 杜新、文萍、刘媛媛) 如何促使农民有效地实现增收?这个课题在广西梧州市有了较好的思路:这个市通过从去年实施了"企业联动、专业村带动、销售队伍拉动、劳务输出驱动和基础设施推动"五大惠农举措,收到了显著成效。去年梧州市农民平均增收297元,增幅由前几年徘徊在6%左右一跃达到14.1%,增收幅度位居广西全区首位。 

    梧州市长钟想廷说,前几年梧州采取的农村发展措施也不少,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不起来。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牵涉到资金投入、技术指导、市场开发等具体问题没解决。梧州提出的五大措施就是针对这些弊端解决问题,把中央的惠农政策变成农民手中实实在在的收入。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梧州实施的"五大举措"环环相扣、环环有效,从而实实在在地发挥了惠农作用,但是,促使"五大举措"发挥重要效应的还有几个深层面的原因。 

从破解结构性难题中构建"五大举措"

    解决农民增收的难题,必须放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里思考,梧州市正是从破解难题的关键点上思考促进农民增收的良方。

    在实施"专业村带动"措施中,万秀区旺甫镇山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酿酒养猪专业村。这个村在农业、畜牧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全村25户家家酿酒、养猪,用酒糟喂猪,猪粪做沼气,沼液种果树、蔬菜。仅计算养猪酿酒两项,全村每户纯收入最少的有5000多元,最多的达到13000多元。到年底项目验收后,每户还获得了政府给予的500元完成任务奖。

    专业村的构建仅仅是其中一环,梧州的"五大举措"事实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梧州市每年选择15个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联动,确定100个左右的专业村带动发展,选择适合当地种养习惯和条件的项目,政府派出1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到村里开展免费的技术培训和具体的技术指导,解决了新品种、新技术种养环节存在问题,完成种养任务的企业、农户和技术人员都可以获得奖励;

    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比如销售环节的问题就有销售队伍负责,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去年全市重点扶持、培育了60个农产品流通组织和销售大户,落实主要购销产品及收购量、销售额指标,与生产者签订产销合同。市政府还制定了奖励政策。对完成购销任务的除了给予的1000元奖励外,对新增税收部分还按50%予以奖励。苍梧县大坡镇销售大户聂礼新去年贩运的西瓜1000吨以上,沙糖桔50吨左右,运销营业额达到500万元。

    特别可贵的是,梧州把结构性问题放到处理区域二元结构相关关系的背景里考虑。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梧州市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特别是加大农民工培训的投资力度。劳务输出多年来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畜牧水产部门、职业技术学校等根据广东、福建等地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办职业技术培训,对农民不但免收讲课费、书本费,还发给每人每天5-10元的误工补助。获得了技术级别证书和培训证明的农民工,不但深受用工单位的欢迎,而且工资收入比没有证书的农民工高出一截。去年全市通过培训输出劳动力10万人,仅劳务输出一项为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收107.8元。

    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以提升农民的增收能力。据统计,去年梧州市各级财政补贴给农民用于种养、销售、培训的资金达2000万元,比往年高出4倍。梧州市还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道路、水利、电、饮水、沼气、改水改厕等设施,去年投入8900万元,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1.6亿元。

从破解制度性障碍上构建"五大举措"

    越来越多传统的农村组织生产方式和制度已经不适应今天市场经济背景下新要求。在今天梧州,众多新型农业产业化的生产、销售组织形式在形成,各种各样的农业协会开始出现,丰富了梧州农民增收的生产、销售组织形态。

    因生产销售名优特产沙糖橘而成立的苍梧县沙糖橘协会,在苍梧县成了最受农民欢迎的组织机构。这个县的大坡镇是沙糖橘的原产地,目前全镇已种植沙糖橘1.25万亩,其中3000亩已挂果。全镇成立了20多人的专销队伍,产品销往泰国、越南、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为提高影响力和销售收入,沙糖橘协会制定了沙糖橘销售的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统一包装,打出了"大坡生态沙糖橘"的统一品牌。

    成功的销售使协会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开始关注农村公益事业,不要政府投入,自己通过会费等收入,投资小型水利、道路等建设,对五保户、特困户等农村弱势群体给予帮助,还投入农村文化室、灯光球场建设等文体事业,组建自己的球队、文艺队,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精神文明水平。

    目前,梧州市农村已成立了22家协会,这些协会用经济核心把农民联系起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管理农村事务,在农民中获得了很大的威信。不仅如此,许多山林、水利、土地纠纷也通过协会得到化解。

    在一些种植沙糖橘、八角等名品的专业村,过去因为用水、施肥、喷洒农药而产生的纠纷不少。梧州市农业局局长覃柱才说,过去每到灌溉季节,一些相邻的村子互相争水;在果树扬花的季节,有的蜂农刚把蜜蜂放出去采蜜,就有果农在一边给果树喷洒农药,蜜蜂都给药死了。现在有了农业协会,协会为各村安排轮流用水,协调施肥、喷药和放蜂的时段,这些纠纷迎刃而解。

从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机制上构建"五大举措"

    "现在是我们农口干部工作的黄金时期。"梧州市农业局局长覃柱才深有感触地说。

    过去干部下乡,常常是催缴税费和搞计划生育,因此农民见了干部唯恐躲之不及。现在干部下乡是为指导农业生产,农民一见干部到了村里,就知道有好事来了,纷纷抢之不及。"现在在农村,能把干部请到自己家里吃饭是农民感觉最体面的事。"覃柱才说,他每次下乡,都有几家农民抢着请他到家里吃饭。

    "你给我们预测一下,今年的农产品价格是多少,运到哪里卖好?""你有什么新信息,有什么好的品种和技术?"……这些问题是覃柱才在农家的饭桌上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与过去轰轰烈烈的支农活动不同的是,干部下乡指导农业生产,不仅仅满足于把种子、技术送下乡,而是把干部的业绩与农民的增收挂钩考核,每一个项目都有联系的技术指导人、协助落实责任人和督办人,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有关人员,可各获奖励500元;而不按进度完成计划任务的,被通报批评;对无不可抗拒原因不能完成考核任务指标的,取消所在单位当年岗位经济目标责任制奖励,责任人不得提拔。

    深厚基础上构建的惠农举措,在梧州收到了扎扎实实的效果,令人欣慰的是,在农民增收的同时,梧州的农民不仅距离市场更近,他们靠拢政府也更多,干群关系也更亲近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