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南宁5月19日电 记者罗昌爱报道:5月的一场豪雨过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黄岭村后山坡茂密的林木更加葱茏。10年前,该村百户人家,做饭取暖全靠砍伐山上草木,将千亩山林砍得只剩下光秃秃的山梁。如今家家户户兴建的沼气池换来满山青绿,黄岭村成了广西近年来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245.5万座,入户率达28.8%。这些沼气池正常运转,等于每年为245.5万农户提供优质燃料9.82亿立方米,可折合标准煤69.99万吨;等于每年节薪柴491万吨,相当于每年保护森林面积613.75万亩。
广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一只只燃柴灶却悄然吞噬了一片又一片绿色。地处山区的恭城群众从惨痛教训中醒悟得早,县委、县政府10届班子咬住青山不放松,带领农民办沼气池,目前沼气入户率达85%,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后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推广恭城等地兴建沼气池为主的“生态农业”经验,将兴建沼气池当成农村基础设施的大工程来抓。
广西对兴建沼气池的农户实行国债项目计划,给予资金扶持。林业部门紧密配合,培训了2万多名沼气技术员,挨家挨户指导建池,农民建沼气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2年至2004年,广西在桂西北革命老区大力兴建沼气池,其中“东巴凤”3县革命老区1年中建成6万多座沼气池,使沼气入户率达到70%。去年以来,这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生猪、水果、蔬菜等繁殖与种植面积平均增加30%以上,保护森林面积15万多亩。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0日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