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攻坚今年突破?

 

《中国经济周刊》

  温总理提出,今年要进行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主要是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环节。权威人士对本刊披露,即将出台的三个“支农”文件,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第一步。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度出现。

    本刊通过若干权威渠道证实,今年中央将在7月份以后连续出台三个“支农”文件,内容包括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若干问题、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和农民工问题。权威人士对本刊说,即将出台的三个文件,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第一步。破解三大难题

    决策层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已可从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出分量。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建立,“国企下岗职工”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逐渐淡出,而“三农”问题则引起人们新的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显示,去年全年财政对“三农”的支出为2626亿元,为历史之最。不过,权威人士指出,长期以来,尽管“三农”支出的绝对值不断上涨,但其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却呈下降之势。

    显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说法想要成立,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必须得到抑制,“三农”支出的比例必须上扬。2005年将是这一转型的发轫之年。

    据权威人士透露,对转型的初步落实之策,将以三个“支农”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

    首先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若干问题。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免除了农业税。温家宝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明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免除这一“皇粮国税”。平均下来,每个农户虽然只少交了30元,但在总体而言,这却是乡镇一级公务机构经费的主要来源。并且,不同地区免除农业税后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据了解,农业税在上海只占当地财政收入的3%;而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这一比例高达60%。

    取消农业税后,如何养活庞大的乡镇机构,如何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唯有改革一途。“倒逼”效应,将通过改革的方式显现。其次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长期以来,金融界存在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即国有金融机构独大。问题是,国有金融机构并不能涵盖一切生产需要。例如,由于成本压力,国有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贷款发放给工业企业,因为单个农户贷款规模远较企业小,银行设置单个账目过多,成本随之增加。农户在获取贷款困难的情况下,建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使农村金融“两条腿”走路,就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是农民工问题。作为新兴产业大军,这一群体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却在务工、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备受歧视。“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对本刊说,按照他的计算,在有些特大城市,一位农民工一年平均创造2·5万元GDP,自己却只能拿到8000元左右。

    据本刊了解,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部署已有数年之久。国务院领导前年4月曾说,税费改革,还有地方债务问题,要好好研究,别开了头收不了场。

    乡镇机构改革将启大幕

    目前,相关文件的起草小组已经开始展开对中央精神的细化工作,调研是现阶段的主要工作。

    中央近年来对“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将在文件中有所体现。而新增的内容,或有突破之举。温家宝总理曾表示今年是“改革攻坚年”。权威人士解读说,所谓“攻坚”,就是体制创新。温总理在3月14日“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年政府将进行五项改革,其中的第四项是: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主要是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环节。权威人士分析,这表明乡镇体制改革大幕即将拉开。

    乡镇政府层级设置的矛盾近年越来越突出。26年来的改革,使中国的三级政府设置变成了五级政府设置。机构层级之多,耗费之大,长久以来广受诟病。这些问题,也亟需解决。

    另外,农业税取消之后,中央转移支付将担起重任,但在细化方面却大有讲究。

    而令中央头疼的问题还包括乡镇政府的债务问题。权威人士说,欠银行和信用社的债务或可核销,欠个人和集资的债务怎么办?

    中央正在将这些意见和声音归纳汇总,作为出台文件和日后改革的依据。当初中央提出5年逐步取消农业税,正是考虑到这些进一步的问题。但农村税费改革快于预计,也就要求配套改革早日启动。

    去年宏观调控期间,中小企业在获取国有金融机构贷款无望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选择了利率更高的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这一现象在浙江和福建一带广泛发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据本刊了解,中央对农村金融要两条腿走路的共识早已达成,尽管赋予民间金融机构以合法地位尚待时日,但其存在的合理性却毋庸置疑。权威人士说,下一步,恐怕还得走农村金融合作之路。

    关于农民工问题,陆学艺对本刊说,如果连工资都需要总理出面追讨,说明制度已经非常不合理。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央对农民工问题越来越重视,一些原来的限制措施正逐渐松动。例如,民工子弟学校由过去的非法,到1998年的“灰色地带”(半合法),再到2003年的合法,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农民工群体的扩大,是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持续转向城市的过程。农民工走出农村之后,怎么在城市留下来?文件或将给出指导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将统一出现在这一文件之下。

    权威人士说,文件的出台,并不意味着一步到位地解决“三农”问题,但文件将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土地制度或面临变革

    推进作用的更远目标,当然是废除已经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北京市人大在保留两个尾巴(《暂住证》和《生育证》)的前提下,于3月25日废止《北京市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周继东对本刊说,目前不取消《暂住证》和《生育证》,主要是因为其上游法律——户籍制度仍然存在。

    知情人士说,中央并未干预河南省郑州市放开户籍管理,也是在观察放开之后出现的问题。而一俟时机成熟,如周继东所言,放开户籍管理是迟早的事。

    另一个或将松动的制度是土地制度。温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农民对土地的经营、生产自主权长期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权威人士认为,这可以看作土地制度变革的信号。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制度建设是法律保障,而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则是根基。按一般规律,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至28%以下,是现代化实现的一个静态指标。目前,我国的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48%,法国为10%出头,日本为5%,英国为1%。也就是说,还有至少20个百分点的农业就业人口需要向城市转移,转移的速度则取决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记者/杨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