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农村发展是我国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我们只有最大限度地加快农村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根本和谐。”谈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最关注的是农村的和谐。
李达球代表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从制度的、经济的、社会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以系统的、全面的视角,从根本上寻找到综合的解决框架。实践证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每一步,都是以在农业中投入的工业要素为主要支撑的。因此,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围绕工业办农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新路子。
新路子该如何走?李达球代表说,这就是要用办工商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具体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安排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把农业纳入工业生产系列,按工业生产方式来调整、改造农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市场化和农产品品牌化;借鉴工业规模效益理念,鼓励农业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借鉴工业规模化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标准示范基地,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借鉴工业社会化协作、一体化经营理念,通过龙头企业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连为一体,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经营一体化。当前,应当重点发展与农业关联度高的工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工业品生产企业,以积极推动农村工业化。
“加快农村发展,还需要解决农业经营体制问题,破解农村工业发展瓶颈。”李达球代表认为,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以及过于分散的耕地面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而新的农业经营体制应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企业化的互动发展。因此,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围绕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为载体,为农村各个要素的流动提供平台。同时,夯实工业化基础,通过园区的规模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聚集度,降低土地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成本和交易成本,保护耕地和失地农民的利益,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谈到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时,李达球代表认为,当前,至少有5种新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通过农业企业化来提高农业效益;二是通过农业国际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三是通过强农惠农政策和WTO下的“绿箱政策”,使农民从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各种补贴和税费减免中获得更多收益;四是通过把土地制度、城市化和农民利益统筹起来,为农民获得规模经营和外出务工方面的收入;五是积极开辟投资渠道,为农民和农村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载体,为农民增收开拓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