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柳州市采访时了解到,2004年柳州市克服煤电油运输供应高度紧张、持续干旱等因素,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创197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55.6亿元,同比增长30.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2.2亿元,同比增长31.82%。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好、效益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67.2%。
柳州是广西工业重镇,2004年柳州工业增长主要表现在汽车、机械、冶金、纺织等龙头产业:一是柳钢的铁、钢产量突破300万吨,成为广西首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产销均超23.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与上年同比产销量增长超过30%。东风柳汽销售收入超50亿元,并且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大型工业500强行列。柳工机械产销突破1.6万台,销售收入、利润居全国同行第一。二是新产品产值大幅增长,全年共完成新产品产值176亿元,增长60%。三是企业创名牌取得成效,继“两面针”牙膏之后,“柳工”装载机、“网山”白糖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四是工业新区建设加快,工业布局进一步合理优化。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机械和通用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和环保设备制造及现代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广西投资最大、发展最快、国内一流的工业园区——阳和工业新区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建成,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大公司纷纷落户,自2003年7月新区正式奠基动工以来,已有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企业在此洽谈登记,其中包括全球空压机行业排名第一的瑞典阿特拉斯公司、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重庆)李尔公司、浙江万向集团等企业。五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抓住市区工业布局结构调整和汽车等产业整合提高的机遇,实施企业、产业下乡,帮助各县建立和完善为城市工业配套的工业体系,实现了资源经济、配套经济和劳务经济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带动相关行业、农业等发展。如凤山糖业、两面针、柳江造纸厂等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带动近45万农户的生产经营。六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15亿元,增长28.15%。工业投资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完成投资5668亿元,增长33.68%。
虽然2004年柳州经济增长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全市面临的是全年煤电油运输供应的高度紧张以及50多年来罕见的持续干旱。由于缺电,柳州工业2004年损失至少70亿元,也是历史之最。面对困难,柳州通过科学调度供电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比如压缩民用保工业生产、压缩一般企业保重点企业,把有限的电力资源向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倾斜,对一些重点企业给予“戴帽”用电,对汽车、工程机械零配件生产企业采取积极、灵活的供电方式,同时组织没有得到用电倾斜的企业采取见缝插针用电、自备发电等方式维持生产,将缺电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近年来,柳州市按照“四个一批”(滚动建设一批、新开工建设一批、积极培育储备一批、加快竣工投产一批)的思路,成立了重点项目工作组,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全年完成城建项目投资33.8亿元,完成重大项目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