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促经济大发展 东巴凤巨变


  “‘东巴凤’大会战不仅为老区经济带来显著的效益,还改造了当地干部的头脑。”自治区一位领导在考察“东巴凤”大会战成绩时这样评价。记者在当地采访发现,“东巴凤”的经济腾飞已经迈出第一步,而当地干部的头脑也经历一次“冲洗”

  险峻大石山 吓跑美国客

  “如果没有大会战,在‘东巴凤’谈招商引资只是一句空话。”记者在“东巴凤”采访时,不少当地干部都有这样的感慨。他们告诉记者,由于受落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制约,“东巴凤”老区一直很难引来“金凤凰”。

  1993年,美国卡林顿金矿公司一位副总裁到凤山考察黄金矿产,当时的县人大主任覃树康陪同他到金牙乡,一路上,吉普车在险峻的山中爬山下坡,把来自美国大城市的副总裁吓得脸都白了。

  从金牙乡回来后,这位副总裁提出,以凤山当时的电讯、交通等状况能否满足建厂条件?建厂需要的电力、水如何解决?金矿挖出来如何运出去?对此,覃树康一脸为难:通讯可以想办法解决,交通也会改善,但无法提供时间表。在得到这样的回答后,美国公司的副总裁一去不复返。

  2005年1月13日,在凤山县江洲乡投资开发黄金矿的福建老板张友爱也告诉记者,大会战前,“东巴凤”许多地区都没有通电话,在他的矿区,也没有手机信号。平时他为了打电话,常常要坐车2个小时到江洲乡。张友爱说,由于交通和通讯不便,他想扩大矿场规模的梦想一直不能实现。

  东兰县是有名的将军乡,不少东兰人在广西担任领导职务。凭借着家乡人的关系,东兰县的工业曾经辉煌过,县里的玻璃工业、药业等一度繁荣。但不少厂受山区条件所困,不是发展后劲不足,就是难以为继。

  该县政府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后来他们认识到,在交通不便、水电力缺乏的老区里谈实现工业化,无疑是痴人说梦。

  会战立竿见影 招商引资火爆

  “2004年,凤山县的招商引资额等于以前55年的两倍。”2005年1月13日,凤山县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喜滋滋地说。大会战大大改善了“东巴凤”的投资硬环境,给当地经济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益。记者在“东巴凤”几天,就不断听到老区招商引资的喜讯。

  以凤山为例,到2004年9月,就已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总额6亿多元,是该县建国以来工业项目投入的两倍。

  该县招商促进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凤山的铁矿资源不少,还拥有占广西储量40%的黄金。大会战前,因为交通不便,这些“宝贝”藏在深山人未识。大会战后,山外的“凤凰”一只只飞来了:福建一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黄金冶炼厂,柳州一公司投资1亿元开发凤山黄铁矿,连澳大利亚的公司也投入9800万多元挖黄金……该县政府一位负责人说:“资源聚集,劳动力价廉,交通大改善,这一切都让凤山成为外来投资的热土。”1月12日,东兰县副县长覃献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一脸兴奋:“一个项目一年就可能为我们东兰带来400万元的税收,你说好不好?”去年东兰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2个,包括板栗、药材、缫丝、农机等,总投资额达到3.4亿多元。覃献生说,这样激动人心的数字,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东兰板栗早已名声在外,为了壮大板栗经济,政府多次鼓励农民种板栗。但交通不便,吸引不了客商前来收购。另外,没有大的加工基地,自己也消化不了那么多。

  在丰收季节,板栗价格反而从最高5.4元/公斤降到最低1.4元/公斤,还销不出去。“栗”贱伤农,东兰一位分管农业的干部说,农民后来都不愿种板栗了。

  去年,安徽华泰集团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的广西东兰板栗食品公司在东兰落户。在2004年11月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该公司生产的第一批板栗食品受到不少客商的追捧。覃献生说,该公司投产后,需要的板栗都由本地农民供货,东兰再次掀起“种板栗”热。

  同样,大会战后,从外面飞进来的“凤凰”也一次次让巴马人惊喜:2004年,光深圳一家公司,就与巴马签订了投资4.2亿元开发巴马国际长寿度假中心。

  会战出效益 乡民忙致富

  路修好,电通了,喝水不难了……大会战的成果让当地老百姓首先享受到实惠。同样,这也意味着乡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有盼头了。

  1月12日,记者在巴马县城看到,面积不大的县城到处是热闹的景象。市场上各类商品齐全,许多山民将自家养的鸡、种的青菜拿到县城里摆卖。在这里,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餐馆、旅店很多,一些街道旅店招牌林立,旅客进进出出。

  一位旅店老板告诉记者,大会战后“东巴凤”的名声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特别多,或是来参观、或是来做生意的,他开的旅店经常都是爆满的。

  大会战前,东巴凤的青年想致富,大多选择了“逃离家乡”到外面打工。当地干部说,许多在外面务工攒了钱的青年,都想回家做点生意,用学到的技术为家乡脱贫作点贡献,但老家的那点“家底”让不少有雄心壮志的青年知难而退。

  现在不同了,有了资金的务工青年只要想在家乡干事业,同样可以大展拳脚。

  凤山县乔音乡上林村村民陆世章看准大会战后,当地的客流量将会激增,于是买了一辆中巴车搞客运,一天能收入几百元。他说:“现在我的收入是在广东打工的一倍多了。”

  下乡一个月 方知“三贴近”

  黄秀新生前是东兰县武篆镇色故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由于积劳成疾2004年4月去世,年仅42岁。

  黄秀新的小叔黄文教对记者说:“我在南宁多次打电话给嫂子,叫她到医院检查。她总说等大会战结束再去,真不知是什么魔力使她连命都不顾!”提起去世的嫂子,黄文教至今仍然很伤心。

  据医生诊断,黄秀新是因积劳成疾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低血钾,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和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的。

  2004年7月1日,东兰县委在革命烈士公园举行万名党员投身大会战动员大会,决定把全县一万多名党员组织起来,以党组织、党小组为单位,号召广大党员深入基层,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投身大会战。第二天,这一万多名党员随即下到各个村屯,黄秀新就是这些党员中的一位。

  不过,这些干部很快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东兰县花香乡坡索村是一个土坡村,全村要完成206座沼气池的建设任务,而要建一座沼气池农户需要补充投资1000元以上。

  第一天,10名包村干部分别深入农户动员兴建沼气池,仅收到3个农户的建池补充经费,一些干部顿时心灰意冷。

  一些干部很沮丧:东兰是革命老区,出了5个将军,中央以及自治区领导经常来视察,群众什么场面、领导没见过?“我们管不动他们。”县领导来做干部的思想工作:“你们不是常常说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吗?现在就到了为群众办事的时候。”凤山县大会战期间,1000名县直单位干部下乡驻村,实施“为民大行动”。在建筑工地,下乡干部组成的工作队不但与农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与项目经理和农民签订合同,工资和建材费用均由工作队代为管理,按工程进度发放当天工资,以保证民工工资的按时发放。

  当领到工资的民工眼含热泪感谢工作队时,干部们内心沸腾了:你只要满足农民的一点点愿望,就是老百姓的功臣。几个月下来,许多干部想通了。一位干部告诉记者,他下乡一个月终于知道什么叫“三贴近”。

  自治区一位领导曾动情地说,在河池,特别是“东巴凤”,很多在别的地方办不到的事情在这里能办到,河池干部的精神状态很好。

  东兰县一位领导说,这是大会战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