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二轮创新计划力促农业发展



  始于2002年,以“抓源泉、疏渠道、促转化,科技工作重心前移、服务到位”为总要求的我区第二轮创新计划,历经3年的努力,已到水落石出之时。

  3年来,全区14个市在农产品科技开发、工业产品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5000多项。第二轮创新计划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种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02年以来,全区累计组织实施了1800多项农业科技项目,累计培育、引进、推广应用面在千亩万头以上农业种养新品种1746个(次),其中546个已成为当地新的当家品种;218个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合广西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了自治区的审定。累计引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420多项(次),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达540多项。

  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升了我区农业的技术水平,全区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平均达90%以上。

  ——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我区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3年来,全区累计开发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2419个,工业新产品总产值达841.39亿元,其中815个已成为各企业新的主导产品(占33.7%),极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稳步上升,2001年为11.4%,目前已超过15%。

  产品创新首先促进了工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以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集成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万能铣头(获2004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积极开发机床系列新产品,数控机床产品达23大类600余种,由于增加了科技含量,机床产品售价由过去的几千元一台提高到现在的400多万元一台,所生产的数控机床系列的品种、规格、型号为全国最多、最全、最具市场竞争力。其中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铣床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由三轴三联动到五轴联动,由定梁定柱到动梁动柱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出口德、英、法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营造我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目前,全区获得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417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特色主导产业逐渐形成,南宁高新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发展生物医药、氨基酸、酶工程等高新技术产品;桂林高新区以电子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支撑,发展光通信、数字传输系统、无线接入系统、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柳州高新区以新材料技术为开发重点,发展铟系列功能材料、特色锌能源材料、ZAO靶材及新型镀膜玻璃和合金抗磨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北海高新园区重点发展以南珠为原料的高附加值的系列产品、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年平均超过30%,经济质量明显提高,2002年至2004年9月,四个高新区累计实现总产值786.3亿元,总收入906.8亿元,总利税94.16亿元,出口创汇5.87亿美元,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28%、30.25%、8.2%、28.8%。

  到去年底,南宁高新区入区企业达到2270多家,其中有高新技术企业167家,高新区产值超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5家,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形成了生物工程及制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为主的4大主导产业。桂林高新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342个,45%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拥有国内惟一的产品7个,区内惟一的产品45个,在全国仅有的15个国家一类新药中,桂林高新区就占了3个。

  ——促进了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增强,为科技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02年以来,全区鉴定科技成果累计达929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励累计达373项,其中2003年“桂西北地区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的开发应用”获得首次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2002年至2004年11月,全区专利申请量6232件,比第一轮创新计划增长了19.75%,专利授权量达3528件。

  加强科技金源单位建设,全区认定科技金源单位25个,共组织开展了一批研究开发项目,取得了一批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新成果。全区建立了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0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有17家单位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所高校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学科获准开展项目博士后工作,是西部12个省区中建站较多的省份之一。全区建立16个科研中试基地,261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提供了支撑。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以“六网三中心”为重点,构建了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全区8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覆盖区内14个市和9个重点行业。

  “两周两会”(广西、全国科技活动周,北京科技博览会,深圳高交会)已成为我区“三引”和技术交易的平台,自1992年以来,我区已连续举办了13届科技活动周,取得了明显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我区举办和组团参加了30个国内外各种技术交易洽谈会,组织参展参会企业3200多家,组织招商项目和技术需求项目3000多项,涉及总投资400亿元。

  ——促进了全社会科技素质的提高,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2002年以来,全区共组织培训各级领导干部9万人次,培训科技人员64万人次,组织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00多万人次;组织青少年参加科普活动总人数达1000多万人次;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科普活动当中,还组织了5.2万人次科技人员下厂和36万人次的科技人员下乡,大力推动了科技进村、入企、入户。

  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大力招才引智,育人用人,努力建设“人才小高地”和“十百千人才工程”的探索,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搭建一流舞台,营造一流环境,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构筑具有层次高、专业化、环境好等特点的人才聚集地,已取得初步成果,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才小高地已具雏形,吸纳了1000多名高层次的专家、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到我区创业和服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本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