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开发新技术和新成果2732项 创经济效益1137亿元 

863计划“十五”重大专项在农业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经济日报北京1月7日讯 记者陈建辉报道: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今天透露,国家863计划“十五”重大专项在农业领域取得群体突破。“现代农业技术主题”、“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和“数字农业”等4个重大专项共开发新技术和新成果2732项,申请专利1448件,制定标准358项,示范应用创经济效益1137亿元,显著增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超级三系杂交稻“协优9308”的亩产可达818公斤,数字农业技术使大田作物提高产量15%至20%,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使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至20%……说起国家863计划“十五”重大专项,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贾敬敦如数家珍。他介绍,这4个重大专项实施5年来,在技术创新、专利申请、新品种培育和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及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创新成果:

    “现代农业技术主题”专项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在优质、专用、高效农作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优质特色畜禽、水产专门化品种培育及快速扩繁、农业生物药物、动植物无特定疫害生产关键技术等10个方面展开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该专项共开发新技术新成果1666项,申请国内外专利861件,制订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和技术规程219个;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7亿亩以上,290个产品进入中试或产业化阶段;转让科技成果275项,转让收入4.6亿元,成果创直接经济效益约317.6亿元。

    “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专项主要开展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玉米、油菜、薯类、花生和蔬菜等农作物现代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新品种繁育技术和产业化研究。该专项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71件,制定技术标准48项,攻克了一批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的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的自主发展;培育出650个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其中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品种262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7.5亿亩,增产粮食600多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731.5亿元;培育高科技种业15家,促进了我国农作物育种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专项共开发新技术和新成果308项,申请专利320件,制定标准53项。其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突破主要表现在:构建了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创制了以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环境友好为特点的节水农业关键产品与设备;建立了适合不同区域特征的节水农业技术发展模式;建立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18个,面积25万亩;推广面积3.2亿亩,节水85亿方,增产粮食150亿公斤,增加产值88亿元。

    “数字农业”专项以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重大应用前景的技术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从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数字农业技术系统集成与平台构建、数字农业示范区建设、数字农业技术标准与发展战略研究4个方面展开工作,共取得技术成果108项,申请专利96项;取得硬件产品68个,软件著作权登记181个,提交技术标准38项。通过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大田作物提高产量15%—20%、经济效益提高10%,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0%、生产效益提高20%,养殖业提高经济效益18%,大幅度提高了示范区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