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书记市长纵论“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二)


 
  广西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
  以开放促开发 以开发促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为龙头,以中心城市发展为重点,以县域经济发展为支撑,形成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重要论述,使我们对北海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我们将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努力促进北海更好更快地发展。”广西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接受记者采访时,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据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北海取得了近10年来的最好成绩。谈到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时,温卡华强调,北海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加快富裕北海、文化北海、生态北海、平安北海建设,积极推行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生态化的发展目标、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人文化的发展特色、制度化的发展机制,力争在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
  现在,北海关键就是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强与兄弟城市的分工协作,同时认真研究北海市在经济区中的功能定位、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铁山港开发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大型化工、林浆纸、天然气、新能源等项目的落实和推进;坚持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将北海打造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美丽滨海旅游城市;发展高科技产业,依托北航北海学院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争取把北海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加快海洋、现代农业和文化教育、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更趋完善。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好北海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园区经济的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确保项目无障碍进入、企业无障碍发展;同时,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当前,北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全市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拼搏,大胆创新,北海就一定会率先崛起。”温卡华对未来充满信心。

  玉林市委书记高雄:
  创新发展思路 促进全面发展
  广西玉林市委书记高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已将“十一五”的发展蓝图绘就,我们关键是要真抓实干,努力促进玉林实现全面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玉林亮点频现,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四大产业集群凸显;一批企业包括燕京啤酒、旺旺食品等知名品牌企业进入工业集中区;玉州区、北流市进入2004年度全区经济发展十佳行列,陆川、兴业、容县、福绵荣获进步奖;成功举办两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两次博览会商品贸易成交额达151.1亿元,合同项目259个,合同投资总额294.5亿元;去年商品出口总额25782万美元,居全区前列。
  高雄认为,玉林经济已经从艰难爬坡转向负重起飞阶段。要实现起飞,首要的是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现在,玉林市委已经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可概括为四句话,即:一条走廊双融入,两业齐兴创名城,三化并举争率先,四个玉林求和谐。一条走廊双融入,是指加快玉贵走廊发展,把玉贵走廊打造成富裕的走廊、文化的走廊、生态的走廊和平安的走廊;实施开放共赢战略,以项目为中心,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为平台,敞开大门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积极主动地把玉林的经济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两业齐兴创名城,是指一手抓发展制造业,一手抓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玉林打造成为中小企业名城。以玉柴为龙头,以工业集中区为主战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强优企业和大力发展特色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制造业;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流通、居民服务和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三化并举争率先,是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率先加快发展的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扶持培育壮大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电子等产业集群,加快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发展,不断壮大工业总量。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拉开城市框架,把玉林建成辐射桂东南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此外,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个玉林求和谐,是指建设富裕玉林、文化玉林、生态玉林、平安玉林,构建和谐玉林。

  河池市委书记梁胜利: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十五”时期,对河池十分不寻常。河池市委书记梁胜利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克服矿山全面停产整顿、支柱产业受到重创等困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
  据介绍,“十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比“九五”期末增长36.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九五”的2.3倍;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比2000年增长58.62%。经济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县域经济进入全区先进行列。2004年全市8个县(市、区)参加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评比,有3个县(市、区)获得全区“十佳”奖、4个县获得进步奖,是全区获奖最多的地级市。以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龙滩水电站、黔桂铁路扩能改造、水南高等级公路为标志的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了新阶段。
  谈到“十一五”的发展时,梁胜利充满信心地表示,河池将抓住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园区引领、矿电支撑、“三化”互动,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有色金属深加工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河池市有色金属、河池酒业、河池农作物原种繁育产业三个首批“人才小高地”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抓好电力、有色金属、绿色生态、传统工业、文化及旅游小商品等五大产业集群,提高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快河池城区等8个城市工业区建设,加快推进“华南电都”、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贵港市委书记覃远通:
  以十周年为契机 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五”时期,贵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财政收入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6%。那么,在“十一五”期间,贵港将如何加快发展?贵港市委书记覃远通说,他们将以十周年市庆为契机,努力实现“三跨越”。
  覃远通说,贵港市将紧紧围绕构建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的目标,以构建和谐贵港为主线,以“玉贵走廊”建设为主战场,以迎市庆10周年为契机,大力实施“与东部对接、向首府靠拢”的区域发展战略,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三跨越”奋斗目标。2006年的发展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为实现奋斗目标,贵港市将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努力培育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扩大以甘蔗、桑蚕、西番莲、羽绒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加大港口二期以及各类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力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努力提升中心城区品位,大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突出抓好32个市庆竣工项目,28个开工项目,为民办好20件实事。要集中力量抓好贵港火电厂、台泥900万吨水泥生产线、平果至梧州高速公路贵港段、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三水铝、大藤峡枢纽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兴建。
  覃远通表示,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特别要以“玉贵走廊”建设为载体,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重视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类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玉林市市长金湘军:
  与时俱进创新政府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政府管理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年轻的玉林市市长金湘军说,现在,中央把创新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已从技术、研发领域放大到整个社会。政府管理创新,至少应该包括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三大内容。
  理念创新就是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打造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就要确立“六个政府”的理念。一是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非常重要。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一定要管好。有限政府还须责任政府与之相配套,要求政府必须担当责任。问责制能与有限政府配套,将起到制衡作用。二是法治政府和人本政府。政府的所有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政府依法行政说到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首先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既讲法治,又讲人本,才能充分体现一个政府在法、理、情三者的有机平衡与融合。三是高效政府与廉洁政府。经济运转对政府的效率、公平、透明要求越来越高。群众的监督是有效和长期的,不高效,不廉洁,社会和公民都不会答应。
  仅有理念是不够的,关键要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机制来约束和规范政府行为。政府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应该围绕“公信力、约束力、执行力”建设来进行。政府在整个行政运作中,处在一线,是最直接的。因此,政府工作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务实。这就要把执行文化引入政府管理,在政府系统推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特点是追求细节管理,能够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这是政府抓落实的一个重要手段。
  政府管理需要技术创新,就是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不断提高政府的效率,使政府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推进电子政务,就属于政府管理技术创新,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比方说一个投资商,他提交一个申请报告,按理说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就应该答复。但如果经办人员把报告锁在抽屉里超过48小时也不会有人管。现在我们把行政审批搬到网上,48小时之后如果没有处理,电子政务投诉中心就报警。有这么一个比较硬的约束,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更好地发挥。


    《华南新闻》 (2006年01月17日 第二版)

  相关报道:

    广西市委书记纵论“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