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信息农民”上网淘金好潇洒


    管家才,博白县水鸣镇大光村一个普通农民。20世纪90年代,他与村里其他人一样,过着“靠天吃饭”的贫穷生活。为了改善生活,他不断摸索和尝试,但都没有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改变了命运。1999年,他到博白县城探亲,亲戚家里的电脑上,一条关于香蕉种植技术的信息触动了他:平时村里零零散散种植的香蕉长势良好,是不是大光村具备了种植香蕉的优越条件?他带上土质找到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得到肯定后,毅然作出了带头种植香蕉致富的决定。他向亲朋好友借了5万多元,承包责任田种植了20多亩香蕉。结果,香蕉大获丰收,纯利润达8万多元。此后,他依靠网上市场信息,连续几年扩大了香蕉种植规模,还办起了瘦肉型猪场,搞起了规模养殖,建设沼气池搞起了生态家园,2000年以来,他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走进我市广大农村,记者看到越来越多像管家才这样的“信息农民”。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信息兴农的新理念,加快推进农村电子信息网络建设进程,目前已建成村电子信息馆(站)124个。通过电子信息馆,农民获取市场信息,从而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等难题。 

    一条信息引来客商抢购荔枝 

    记者来到容县容西乡祖立村采访时发现,这几年该村的荔枝等水果销售渠道非常顺畅,与以前形成鲜明对比。村干部的一番话让记者茅塞顿开:前几年,祖立村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通,导致荔枝、龙眼等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偏低,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经历了阵痛的村民们形成了利用信息的共识,村里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电子信息馆。2005年,村里通过电子信息馆发布了荔枝等水果供求信息,吸引了众多外地果商前来抢购,全村600多万公斤的荔枝在销售之前就被许多外地果商订购,且价格普遍高于全县其它地方和邻近县(市)的收购单价。仅此一项,当地农民人均增收700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我市农村信息网络共发布各类农产品销售信息28万多条,通过信息互动促成交易9.8万多次,促成农产品外销2.1万吨,14万多户农户直接应用了信息,创造效益4.2亿多元。 

    网上专家解答农民生产难题 

    “网上专家真是厉害,解决了我们农民生产上的难题。”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种植大户梁贻文深有感触。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种植的韭菜出现叶卷、枯萎的现象,他立即通过电子信息站上网咨询专家,得知这是一种锈病。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及时喷洒了灭虫药“多菌灵”,没几天,他的韭菜便恢复了青绿状态。如今,他所种的4亩多韭菜长势良好,去年收入4万元。 

    该村还利用电子信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去年以来,该村按照网上公布的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打响了“珊罗韭菜”的绿色品牌。成为“绿色食品”后,韭菜每公斤销售价格可达1至1.2元左右,可实现亩产1万多元,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网上招商招来服装配件厂 

    说起网络招商,福绵管理区福绵镇福西村干部引以为豪。他们充分利用“阿里巴巴”、“易趣”、“淘宝”等商务网站作为平台,广泛宣传本村的服装生产加工优势。温州一名客商从网上了解到该村的部分服装企业所需的服装配件均要从区外购买的情况后,毅然在福绵开发区投资办起了服装配件厂,专门生产服装配件产品,大大降低了服装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该村服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