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8日,由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办的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圆满举办。本届智博会紧扣《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部署要求,以“智造农业,数联乡村”为核心主题,创新打造“一展多会”全景式交流平台,集政策对话、专题研讨、展览展示、洽谈签约于一体,构建起横跨“政产学研用”、纵贯产业全链条的智慧农业高端盛会。展会期间,来自23个国家的近200家企业携前沿技术与拳头产品集中亮相,吸引逾2万名专业观众到场观摩交流,政企对接、技术洽谈氛围热烈,充分彰显了智慧农业领域的产业活力与广阔发展潜力。

智博会展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供图
一展为窗:全景透视智慧农业“生态链”
本届智博会聚焦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农业服务、数字乡村三大核心板块,精心设置知名企业、国际展区及广西主题三大特色展区,并特邀北京市作为主宾市参展。三大展区功能协同、内容联动,覆盖粮油、糖蔗、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多个特色产业,近200家国内外企业集中展示数字种植、智能灌溉、农业机器人、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中国联通、罗克韦尔自动化、拼多多、佳格天地等行业头部企业同台竞技,系统演示覆盖智能感知、决策分析、精准执行至市场赋能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数字孪生、AI决策、无人机等硬核科技与农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完整呈现“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场景落地”的生态协同模式,生动展现了智慧农业从“单点突破”到“生态融合”的跨越发展态势。
多会为桥:搭建全球农业创新“会客厅”
智博会同期打造十余场主题活动矩阵,智慧农业创新大会、全球南方农业交流会等重磅活动接连登场,构建起从战略引领到技术落地的多层次对话体系,既是智慧农业成果的“展示窗”,更成为洞察行业前沿趋势的“风向标”。其中,智慧农业创新大会作为主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多部门联合主办,汇聚唐华俊、罗锡文、赵春江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德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彼得·萨赫逊等国际权威专家,共话行业发展;全球南方农业交流会携手联合国机构与多国代表,共探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新路径;智慧渔业交流会聚焦数字技术与跨境贸易创新,贯通产学研用链条,共谋渔业智慧化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国际农产品对接活动则精准疏通供需堵点,让产业联动更高效。从“数智时代农业重要性”的全球叙事到“设施农业机器人”的本土实践,从“中国农垦用地‘一张图’”的系统构建到“耕地大模型”的科研突破,论坛内容兼具战略高度、行业广度与实践深度,有力推动了中外经验交流互鉴、产创链深度联动,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协同为笔:共绘智慧农业合作“新蓝图”
2024年10月,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布《中国—东盟关于促进智慧农业发展联合声明》,正式开启数字技术驱动区域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当前,智慧农业跨境合作的实践图景正在多国铺展,以广西为代表的地方省份深度转化区位优势为发展动能,创新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生态,既拓展了智慧农业技术与产品的海外应用场景,更为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这种合作需求在本届智博会上得到充分释放,来自23个国家的专业采购商团现场洽谈对接,一批涵盖智慧农业技术输出、跨境数据服务、国际联合研发的重点项目成功签约,直观展现出中国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走出去”的强劲动能。面向未来,智博会将持续搭建国际合作桥梁,常态化开展技术对接、经贸洽谈、人才培训与成果展示,打造智慧农业创新交流高端平台,拓展农机装备、数字服务等领域跨境投资,共同构建高效、稳定、抗风险的全球农业产业链网络,让智慧农业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