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伤亡、零滞留、零投诉”背后的“百色经验”

——G80广昆高速百色段塌方应急处置全景纪实

  受多轮台风叠加影响,桂西地区持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地质灾害风险急剧攀升。10月7日晚,G80广昆高速公路百色至阳圩段(K805+600处,百色往阳圩方向)突发路面开裂下沉,并逐步发展为坍塌险情,直接威胁高速公路主线通行安全。时值国庆中秋双节返程高峰,面对巨大车流压力,百色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通过科学处置、高效联动,最终实现“零伤亡、零滞留、零投诉”的处置成效。这场堪称“教科书”式的应急行动,不仅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凝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应对“百色经验”。

塌陷处形成的巨大缺口。梁力升 摄

  险情早发现:“两小时刚性巡查”筑牢首道安全防线

  10月9日上午10时,在G80广昆高速百色往阳圩方向K805+600处临时观测点看到,现场景象仍令人心惊:原本双向通行的高速公路,临河一侧已形成长约50米、最深处达10米的深坑。坑边路基裸露,残存挡墙歪斜在缺口边缘,黄色泥土沿边坡滑向岸边并压倒沿途树木,不时传来泥土崩塌的声响。谁能想到,两天前这里刚上演过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战”。

  “要是晚发现半小时,后果不堪设想!”广西交投集团百色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养护技术员冉秀波回忆起10月7日的险情仍心有余悸。当日,第21号台风“麦德姆”持续影响,百色已连续3天出现强降雨,自治区气象局橙色暴雨预警持续生效。按照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此时需严格执行“每两小时巡查一次”的刚性要求,这一制度成为险情“早发现”的关键。

  17时30分,冉秀波与同事韦国高完成当天第三次巡查,K805+600处临河路段尚未出现异常;19时30分,两人驾驶巡查车再次途经此处时,敏锐察觉到车辆行驶状态异常。“我当即放缓车速停车,手持手电筒徒步排查,很快发现路面出现一条横向裂缝,顺着裂缝查看挡墙,发现有明显外移痕迹。”经现场测量,裂缝长度约30米,路面下沉迹象突出,挡墙位移清晰可见。

  凭借多年养护经验,两人迅速判断:“这是路基被河水浸泡软化的信号,随时可能发生坍塌!”他们第一时间向公司值班领导上报险情,同时在现场快速摆放反光锥筒,引导过往车辆向快速车道减速通行。从发现险情到完成初步预警,全程仅用10余分钟——这宝贵的“黄金10分钟”,为后续大规模处置争取了关键时间窗口。

10月7日晚,高速公路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查看险情。(广西交投集团百色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供图)

  联动快响应:“一路多方”机制跑出应急处置加速度

  险情发生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百色市委市政府、广西交通投资集团迅速激活应急指挥体系,以“保安全、保畅通、防次生”为核心统筹抢险工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主要领导通过视频连线实时掌握现场情况,要求“有序推进、确保安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津维,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黄德耕赶赴百色一线部署工作;百色市委书记黄汝生明确提出“加强监测防次生、做好疏导快修复”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超,副市长徐迪克深入塌陷现场指挥调度,层层压实责任。

  19时40分,百色高速运营公司值班室发出紧急指令:“立即启动‘一路多方’应急响应,请百色市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局赶赴现场会商!”彼时正值双节返程高峰,G80广昆高速百色段日均车流量居高不下,若未能及时管控车流,不仅可能引发大面积拥堵,更可能因车辆积压导致追尾、刮擦等次生事故。

  19时55分,各部门人员陆续抵达现场,“一路多方”联动机制正式落地。经勘查,该路段为错幅路基,双向高差约3米,下方剥隘河因暴雨水位暴涨,险情程度远超预期。“必须立即封闭百色往阳圩方向交通,同步分流云南方向车辆!”会商后,处置方案迅速确定。

  20时整,交通管制全面实施:市交警支队在百色收费站、百色西收费站设置分流点,引导往云南方向车辆驶出高速,绕行二级公路至阳圩收费站重新上高速;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与百色高速运营公司工作人员沿管制路段开展“地毯式”清查,逐车告知险情并引导驶离。至23时,管制路段内所有车辆全部安全疏散——就在此时,现场挡墙发生30米长滑塌,路面下沉最深达2米。“幸好提前封路,没让一辆车闯进去!”广西交投集团百色高速运营公司右江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罗永生坦言。

路段全面封闭。符瑞香 摄

  处置科学化:动态决策守护双向通行安全

  险情并未就此停止。10月8日14时25分,百色往云南方向半幅路面发生“二次塌陷”,原本的裂缝彻底演变为长50米、最深处达10米的巨大缺口,塌陷体甚至挤压到中央分隔带挡墙,云南往百色方向的通行安全瞬间告急。

  “立即会商,研究是否封闭对向车道!”“一路多方”机制再次启动。经专家组紧急研判:若中央挡墙因塌陷体挤压坍塌,云南往百色方向的车辆将直接坠入缺口,后果不堪设想。“宁可多绕路,也要保安全!”14时30分,“应关尽关、应停尽停、应撤尽撤”的决策迅速下达,云南往百色方向同步实施交通封闭,该路段双向交通全面阻断。

  与此同时,信息发布同步跟进:阳圩收费站分流点工作人员手持扩音器引导车辆,百度、高德地图实时推送路况信息,沿线可变情报板滚动显示“K805+600处塌陷,禁止通行”提示。至当日23时,双向封闭路段未滞留一辆车,未发生任何交通事故。

  10月8日下午,广西交投集团组织的地质、交通专家抵达现场,进一步研判病害发展趋势。“塌陷处紧邻剥隘河,强降雨导致河水暴涨,坡岸土体饱水软化,最终引发挡墙滑移、路堤塌陷。目前河水仍处高位,岸坡土体含水量高,仍在缓慢滑塌,暂无法开展施工。”罗永生介绍,现场已布设24小时监测设备,养护人员持续开展巡查,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10月9日,高速公路养护人员在现场作业。 梁力升 摄

  解码“百色经验”:三个“到位”构筑安全屏障

  “原本以为封路会堵很久,没想到工作人员不仅指引了绕行路线,还耐心解答疑问,特别贴心。”10月8日下午,从广东返回云南的司机张先生在阳圩收费站的反馈,道出了众多司乘人员的共同感受。此次应急处置全程无一起投诉或纠纷,“零伤亡、零滞留、零投诉”的成效,源于“三个到位”的核心经验:

  巡查到位:制度先行实现险情“早发现”

  橙色暴雨预警下的“每两小时巡查”并非临时举措,而是百色高速运营公司长期固化的应急管理制度。正是这种“刚性巡查”机制,让养护人员能在裂缝初现时第一时间捕捉险情,为后续处置赢得主动权,成为“早发现”的坚实制度保障。

  联动到位:多方协同推动处置“早落地”

  “一路多方”不是简单的部门集合,而是权责清晰、响应迅速的协同机制。从19时40分启动响应,到19时55分部门到位,再到20时实施封路,各部门无缝衔接、快速决策,避免了“多头指挥、效率低下”问题,实现处置措施“快落地、真见效”。

  服务到位:民心为本确保群众“早安定”

  应急处置既要“保安全”,更要“暖民心”。从逐车告知险情、引导绕行,到实时推送路况信息、现场耐心解答,每一个细节都聚焦司乘实际需求。正是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让群众在突发险情中感受到安心,最终实现“零投诉”。

  如今,G80广昆高速塌方现场的监测设备仍在24小时运转,养护人员的巡查从未间断。这场应急处置的成功,不仅是一次“化险为夷”的实践,更凝炼出全国高速公路应对强降雨地质灾害的“百色经验”——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遵循,以“早发现、早处置、早服务”为核心抓手,方能在险情面前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