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螺蛳粉∶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 为世界做好每一碗螺蛳粉

  “我们这个研学团共有62名成员,都是来自香港各个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3岁~19岁之间,今天主要来学习制作柳州螺蛳粉,同时了解柳州历史文化。”4月23日上午,柳州螺霸王产业园区内,迎来了香港研学团,据该团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第三次组团来柳州研学旅游。

香港研学团展示亲手制作的螺蛳粉。庞春妮 摄

  作为柳州市工业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一站,螺霸王产业园每月接待量超 10000 人,园区接待量已超过 10 万人次,成为集文化旅游、产学研合作、体验于一体的独特行程,是柳州工业旅游向世界展示城市名片的又一个新“窗口”,也是具有爆点的潜力“网红”打卡点。

螺霸王生产车间。庞春妮 摄

  “这条是柳州目前最长的螺蛳粉外包装生产线,单日最大产能可达150万包,产品销往海内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螺霸王产业园讲解员何诗敏指着车间内全长150米的流水线介绍道,“从原料预处理到杀菌包装,再到全流程质量追踪与云端数据监管,螺霸王构建起完整而严谨的标准化工业体系。”

螺蛳粉展示。庞春妮 摄

  据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螺霸王坚持以“传统配方熬高汤、本地食材做配菜”还原柳州本味螺蛳粉的产品理念,10年来不断深耕柳州本地供应链,螺霸王已自建拥有1200亩大米基地、650亩豆角基地、11000亩酸笋基地、50万羽鹌鹑养殖基地、150万棒木耳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构建起覆盖主要配料的种养网络,从源头保障螺蛳粉产品的风味以及品质,有效带动了500多户农户参与,吸纳超千人就业,实现了原材料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值、农村增益的多重成效。

  同时,螺霸王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导入平台电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多渠道资源,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螺霸王产业园大数据监测。庞春妮 摄

  螺霸王的发展,是柳州螺蛳粉产业从传统作坊走向现代工业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企业通过完善生产流程、引入智能化设备、拓展多元化渠道,实现了地方小吃向标准化、规模化产品的转型。而与之相呼应的,是柳州市层面对整个产业的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

  柳州螺蛳粉作为中国地方特色美食的工业化典范,其成功不仅源于独特的风味,更得益于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质量把控。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和品牌赋能,柳州螺蛳粉实现了从“网红小吃”到“全球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与地方经济转型的标杆。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柳州螺蛳粉的品牌价值不断提高。2024年,柳州螺蛳粉品牌价值达125.59亿元,排名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第27位。

  2024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759.64亿元,同比增长13.4%,在全国各地遍布着4.9万家螺蛳粉实体店,预包装柳州螺蛳粉更是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预包装螺蛳粉销售收入169亿元,实体店营业额396.9 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93.74亿元,如今正朝着打造全产业链千亿级产业的目标奋进。

  柳州市积极构建柳州螺蛳粉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新业态,坚持产业集聚上规模,推进螺蛳粉企业集群化发展,建立柳州螺蛳粉产业园、电商产业园,从集聚效应催生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目前,已入驻螺蛳粉生产及配套企业112家,全产业链规上企业达67家,打造出螺霸王、好欢螺等10件一线商标品牌。他们都以发展生产“规模化、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为目标持续创新,坚持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为世界做好每一碗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的崛起,是工业化思维与传统美食结合的典范。通过标准化、认证化、品牌化的全链条管理,以及全球化视野下的创新与营销,它成功将地方小吃转化为世界级产业。未来,随着国际商标保护加强(已在26国注册)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支持,这碗“臭”名远扬的粉将继续书写中国美食的全球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