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强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把疑似有病虫害的柑橘拍照并上传,短短几秒后,系统通过大数据自动比对出病虫害的类型、受害程度,并计算出适合当下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最佳处理方案,可谓“不花一分钱,专家到身边”——近日,在位于南宁市高新区的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筱东展示了该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农技服务平台。由于操作简便、识别准确、处理方式科学可靠,目前该平台平均每天处理各类问题1万个以上。

  “加快先进数字技术与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一批资源集聚度高、产业融合成效好的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在南宁市出台的《关于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实施意见》中,“融合”一词出现了16次。如何打破产业之间的“次元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南宁市鼓励企业立足本土强创新,有效提升融合的效率与深度:基于该市沃柑产业的迅速发展,慧云公司优先开发针对柑橘的服务平台,全市至少有逾4万亩沃柑从中获益;南宁地铁各条线路陆续竣工,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全态识别系统也在全线投入使用;广西珞桂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百色市分公司就“铁塔基站高可靠性稳压电源开发及应用”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新技术应用未来可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自治区印发的《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对南宁创新机构、研发平台、创业载体、成果转化平台等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力度。在创新推进产业融合的同时,南宁市以“强创新”为抓手,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遭遇的人才引进、技术革新、产业转型等“瓶颈”问题,帮助企业在逆境中求生存、向创新要效益——

  转变人才引进思路,从“给钱给待遇”到“给发展机遇”。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整合20家科技服务机构打造“信息小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为高层级人才发展创业提供平台。目前,南宁·中关村已引进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名广西“八桂学者”;该市还着力探索“产学研创”新模式,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打造产教研融合基地,位于华南城2号馆5楼的“临时大本营”已吸引不少该校科技人才“拎包入驻”。

  打破核心技术垄断,从“看数量”到“数质并重”。南宁市出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给予逾百万元的科研经费奖补,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打破技术垄断。落户南宁高新区的广西卡迪亚科技有限公司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自主研发的汽车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尿素喷射器和高空无人机重油喷射器打破了国外垄断,短短数年即成长为业内不可小觑的“技术大牛”。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从“南宁制造”到“南宁创造”“南宁智造”。南宁市与东北大学合作共建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引进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聚力建设铝合金型材辊底炉、铝合金中厚板辊底炉和铝合金薄板热处理大型气垫炉等高端高精铝材热处理重大短板装备项目的开发研制。该项目是全国第一个通过专家论证的国家级重大短板装备项目,为南宁乃至整个广西铝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通过对新材料的设计运用,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车辆的重量,拓宽了本土交通铝材的应用范围。

  目前,南宁共完成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项目346项、获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1606项,创新突破瓶颈、引领发展的成效日益显著。今年前三季度,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占产值总量比重达26%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