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因祸得福”的美丽村庄!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礼教村委下辖的自然村纳禄村,山清水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曾经,这里连年遭遇洪水灾害,经济基础薄弱,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不高;如今,党员带头、乡贤助力,协同打造乡村振兴鲜活样板,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记者走进纳禄村,倾听当地百姓讲述亲历的“纳禄故事”。
灾后重建
“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潘学标,纳禄村人的骄傲,也是村里的乡贤代表。他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农村一路求学,20世纪70年代考取大学,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我国农业气象与生态学领域专家。
“记得小时候,环绕村边的罗秀河是我常玩耍的天堂。这里还曾经是一条运送粮食的黄金水道,但是每年到了7、8月份雨季就会发洪水,村口的水稻田是洪水穿越的必经之处。”潘学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特别是2005年那场特大洪水,让纳禄村损毁严重。
潘学标对那一天记忆深刻。当时他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气象系主任,正在江西组织专家给学生们作有关洪涝灾害和暴雨预报的专题报告,不胜唏嘘的是,就在这时候接到了老家兄弟打来的紧急电话,说老家被泡成了一片汪洋。通完话没多久,通信就中断了。3天后,潘学标赶回家乡,看到村里的老房子大面积倒塌,庄稼颗粒无收。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们如火如荼开展灾后重建,踊跃捐款、投工投劳、腾让宅基地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纳禄村重新系统规划村内空间形态、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水利工程改造。
当年,包括潘学标在内,6名积极参与家乡重建、作出贡献的村民被推选为纳禄村第一批新乡贤。
“纳禄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投入,还有村干部的无私奉献。”潘学标看到,这些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家乡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生态宜居美丽家园逐步变成现实。
产业融合发展
群众生活富起来
大水灾过后,重建起家园的纳禄村人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农田严重沙化,水稻没法种了,如何解决生活来源?一开始,村民们陆续发展种桑养蚕。很快,大家又发现,种桑养蚕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废弃物蚕沙污染会导致水土等环境破坏。接下来,谋求产业融合发展成了纳禄村人探索的新路径:改种果树,发展现代农业;挖掘乡村文化,打造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卓香连,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纳禄村第一批新乡贤之一。虽然是从外村嫁来的媳妇,卓香连却深得村民们敬重,连续10多年被选为村委会干部。有着丰富果树种植经验的她,从2014年开始,带着村民一起种植砂糖橘。除了技术指导,对村里的贫困户,卓香连个人出资帮买果苗、化肥等。如今,纳禄村水果产业核心区达到3400亩、拓展区5200亩、辐射区11000亩。
砂糖橘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很稳定,为此,卓香连专门成立了100多人的剪果队,在采摘季为各家各户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客商前来收购。现在,村民依靠砂糖橘种植、销售,收入连年翻番。
齐心协力
铺展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阳光灿烂的午后,当记者漫步于村道街巷,穿越在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间,听卓香连讲述每幢房子和每个邻居的故事时,偶遇74岁的潘金秀老人正在和老搭档表演当地流行地方戏曲“彩调”。老人家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过去穷,我们不得已穷开心;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更应该开心。”她常常跟村里的老姐妹们交心:“现在社会那么好,村子那么美,每个月还可以固定领取养老金,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的。今后我们老人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身体搞好一点,开心多一点,才能多享福!”
纳禄村被评为国家AAA级乡村旅游、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后,年接待游客突破10余万人,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脱贫致富、幸福指数攀升的良好效果。
谈到家乡的未来,潘学标认为,关键是要把生态文明、传统文化协调起来。“我之前有给村干部们建议,要把家乡的河道重新疏通,这样除了降低灾害风险,还能解决物流运输和丰富旅游资源。类似纳禄村这种小流域灾害不能忽视,最近频繁出现的很多灾害都是小流域灾害。乡村治理是综合体系建设,灾害、经济、人文几个方面都要统筹考虑。”
随着纳禄村发展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像潘学标、卓香连、潘金秀一样,越来越多新乡贤的身影出现在纳禄村建设的各个角落,将浓浓乡愁化作热爱家园、回报家乡的实际行动。
(原载8月20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