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贺州市在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复工务工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就业形势监测研判,坚持阵地前移,服务下沉,重点保障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实现就业扶贫不落一户一人,进一步巩固就业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调查“摸底子”。贺州市各级人社部门充分发挥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作用,并依托乡镇、村委、驻村干部和帮扶联系人,全面摸排返乡贫困劳动力信息,细化信息到原就业地、从事岗位、工作技能、返乡时间、返乡原因、再就业意愿和培训意向等信息。做到底子清、意愿明、人员信息可追溯,并形成工作台账,为精准落实就业帮扶打下坚实基础。经调查统计,截至7月中旬,全市共有1018名贫困劳动力返乡回流,其中区外返回贫困劳动力926名,占2020年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总人数的0.59%。
落实政策“铺路子”。依托市、县(区)“微就业”公众号、扶贫车间交流群、移民安置点宣传栏等线上线下渠道,及时发布农民工创业奖补、职业技能培训、免息贷款、国家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返乡贫困劳动力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曾因病致贫的八步区仁义镇万民村贫困户罗忠彬,在移民安置点宣传栏上看到了创业就业帮扶政策后,到八步区人社局进一步详细咨询,八步区人社局了解罗忠彬的创业想法后,免费为他在莲塘镇厦岛老乡家园移民搬迁安置点申请了约160㎡的就业扶贫车间厂房,开办起电子加工厂。现在罗忠彬的扶贫车间已经吸纳了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将继续扩大规模。八步区人社局还按政策为罗忠彬发放了6000元的就业创业补贴。截至6月底,全市建设认定扶贫车间321家,吸纳就业1612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3269人,发放带动就业补贴39.4万元。
服务下沉“搭台子”。以就业服务为重点,线上线下合力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再就业。一是及时推送岗位,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宣传,编织全天候多方位就业信息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2992家企业和扶贫车间14.8万个岗位信息。二是精准职业介绍,工作人员通过“一对一”电话联系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与他们说心事、唠家常,了解他们的就业、培训意愿,并结合务工需求和工作经历进行个性化岗位推荐,引导他们实现再就业。三是组织专项招聘,组织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招聘会,下沉镇村、安置点开展返乡回流贫困户、边缘户就业岗位推荐帮扶活动等专项招聘活动138场,参会企业达3400多家次,提供岗位22.6万个,达成意向1.1万人次。截止7月中旬,已有916名外出务工后返乡回流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再就业。
授人以渔“固本子”。主动适应市场、企业和贫困人员需求,推行“订单式”培训模式,以培训提技能促就业。一是结合珠三角一线城市月嫂、家政行业需求量大、工资待遇高的前景,组织妇女开展母婴护理、小儿推拿、育婴师等培训项目;组织男性青壮劳动力开展中式烹调、中式面点、电工等技能培训,并有针对性的将培训合格后学员推荐到酒店、家政公司、建筑公司、农村合作社等行业就业。二是为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回流人员开设创业培训班,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创业环境及政府扶持政策,增强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聘请农业实用技术资深教师深入未脱贫村开展实用果树嫁接、砂糖桔种植等培训,增强返乡后暂无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发展产业致富的能力。四是建立培训后就业信息台账,对已参加培训的贫困学员持续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对未就业的人员进行岗位推荐。
兜底就业“安位子”。秉承“就业扶贫路上不落一人”的宗旨,织密织牢就业扶贫保障网,持续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非固定性扶贫岗位,优先安置年龄偏大、照顾老人或身体原因等无法外出务工且有意愿、有能力就业的返乡贫困劳动力,通过安排乡村保洁员、消杀防疫员、社会治安协管员、乡村道路简易维护员、河道巡查员等扶贫岗位,实现就近就地就业,防止贫困劳动力因失业返乡而致贫返贫。截至6月底,贺州市累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村级临时性扶贫岗位、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共11214个,安置贫困劳动力10794人,发放岗位补贴1979.0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