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擦亮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会计,这是我们家上半年的,共计36元。”近日,黄显录像往常一样,来到村委会缴纳自家的保洁费。多年来,村里的保洁费从1.5元/月/户涨到6元/月/户,但村民都会自觉、准时、足额地交纳保洁费,全村上缴率一直为100%。

  黄显录所在的平阳镇东山村,距离北海市区约26公里,是一个移民村,窗明几净的楼房整齐排列,村道宽敞干净,房前屋后整洁。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黄显录口中“最脏乱”的村。他说,那时,村子房屋低矮,道路泥泞,垃圾乱堆、污水乱排、家禽乱放养。

  近几年,东山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开始实施村庄保洁,专门成立清洁乡村理事会,组织实施环境绿化以及村容美化等。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东山村党支书、村委主任唐冠飞介绍,该村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新农村百村建设示范村、自治区清洁乡村示范点,先后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等称号。

  东山村发生的变化,是北海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该市以守好生态底线为导向,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明显改善。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北海着力打造山灵水秀气清海蓝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北海市委农办、乡村振兴办有关负责人说。该市颁布实施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制度性文件,对市内湿地、红树林、海湾、湖泊、水库、河道划出红线加以保护。近年来,北海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我区前列,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100%,红树林面积由2011年的3038公顷增加到目前近3900公顷。

  2018年起,北海市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推行乡村环卫市场化运作,成为全区率先实现乡村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市场化服务全覆盖的设区市,从根本上扭转农村“脏、乱、差”的局面,提前两年实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目标。持续配套推行农村保洁员制度,确保村屯道路、公共设施有人管、有人扫,实现全市337个行政村、4269个自然村保洁员全覆盖,乡村保洁工作实现常态化。

  同时,该市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厕所治理,推进水源地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筹集资金4840万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解决10多年来难以解决的牛尾岭水库饮用水源地污染等突出问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86.95%以上;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改造提升,1116个基本整治型村庄、13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11个精品示范型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建设。

  下一步,北海将围绕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基本途径与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导向、村民自治的农村垃圾有效治理机制,确保山长青、水长绿、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