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今年以来,在确保疫情平稳可控的前提下,百色市打出“稳就业”组合拳,不断增强企业稳岗扩岗能力,帮助求职者和招聘企业“无缝对接”,为重点群体送上就业“礼包”,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该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就业服务,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通过出台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岗务工、鼓励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有序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促进农民工、困难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切实惠及民生。
截至3月9日,全市累计返岗就业52.45万人。
A定制服务送岗上门
2月22日,在百色市人社、交通、工会等多部门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来自该市各县(市、区)赴粤返岗的912名农民工(含贫困劳动力675人)免费搭乘开往广东省广州市的列车,从百色火车站出发,开启了新一年的返岗之路。2月19日以来,该市已经定制5趟爱心专列,陆续组织3986名农民工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返岗就业。
百色是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市,转移就业是农民工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脱贫途径之一。
针对农民工返岗复工需求,该市及时掌握劳动力资源数量和就业意愿,收集区内外企业、工程项目的用工信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建立线下服务站,畅通企业与求职者供需对接渠道。同时,成立赴粤返岗复工专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理、物资保障等8个工作组,以定岗、定标准、定时间、定方式的“四定”服务送百色籍农民工赴粤返岗复工。
该市坚持劳务输出与本地转移就业相结合,以“政企联合”的模式制定就业服务方案,发挥“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由“坐等群众上门”到“主动送岗上门”,通过就业推荐、劳务输出、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等措施,引导农民工、困难人员“应就业尽就业”。
“经调查,本地280多家企业和广东240多家企业在全市各地发布了3万多个岗位用工信息。”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平台,助力企业招工,确保求职者快速到岗,进一步化解招工、就业“两难”的问题。
B就业扶贫精准发力
统计数据显示,百色市去年外出务工农民工人数有93万人,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创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具有积极作用。
“我们通过落实就业扶助政策、强化用工信息对接、加强人力市场监管、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做好返乡创业服务等举措,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该市人社局局长韦鹰介绍。
以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扶贫车间、特色产业示范园以及各类创业创新基地等用工需求为导向,该市开展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转移就业等“项目制”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2019年,全市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3万人。
目前,百色市已经成立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发展、吸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定点培训机构、劳务派遣机构和相关优质企业等会员,动员和组织协会成员帮助贫困劳动力、困难群体快速、高质量就业。
为满足农村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该市以引进企业援助创办、扶持创业能人带办、牵线搭桥网上联办等方式打造343家扶贫车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此外,该市加大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设立疫情协防员、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员、水利维护员、保洁员等岗位,优先安置大龄、残疾、家庭特别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就业。
C援企稳岗护航发展
连日来,百色市通过加快政策兑现、支持稳岗就业、减轻税费负担、破解融资困境、优化审批服务等措施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截至2月29日,该市具备生产条件和能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全部实现复工。
该市人社局会同工信、商务、国资等部门强化政策宣传落实,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补贴,向为防控疫情生产紧缺急需物资的相关企业,提供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标准为每人2000元。截至3月9日,全市有40家企业提交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材料,涉及1892人378.4万元;已向12家企业发放补贴406人81.2万元,剩余企业的申报补贴材料待审核通过后将及时发放到位。
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该市出台拨付专项资金、延长社保缴费期、开辟工伤待遇支付快捷通道等援企稳岗举措,主动协助企业申报农民工就业困难补贴、防疫补贴、创业补贴、企业房租补贴等,进一步稳定就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以来,该市向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3672.37万元,涉及单位299家,涉及人数2.66万人。
“这是一项暖心政策,我们一定把稳岗补贴资金用在实处,全面保障职工权益。”在右江区企业稳岗补贴返还发放仪式上,百色市万林糖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该市实行各县(市、区)劳动关系运行情况日报告制度,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积极防范化解劳动纠纷,并将企业在疫情期间是否违规解除职工劳动合同、保障职工工资待遇、合理安排职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内容纳入全市2020年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认定重要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