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实施“十大百万”工程 探索大石山区产业扶贫新路

  广西河池市市长唐云舒。中新社记者杨志雄 摄

  7月22日电(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近三年来,通过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品牌打造,河池‘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取得良好成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大石山区发展的产业扶贫新路。”广西河池市市长唐云舒22日介绍说。

  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南宁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唐云舒在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作上述介绍。

  唐云舒称,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为了保障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该市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历届党委、政府发展扶贫产业的基础上,精心谋划实施了“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就是“十三五”时期发展300万亩核桃、200万头香猪、150万头(只)肉牛肉羊、150万亩油茶,分别发展100万亩的“三特”水果、糖料蔗、桑园、板栗、淡水生态养殖、富硒农产品基地。

  唐云舒介绍,目前,河池市核桃面积260万亩,建成核桃“万千百”示范基地34万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桑园90万亩,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肉牛、肉羊饲养量及出栏量全区第一;油茶126万亩,居全区前列;糖料蔗90万亩;“三特”水果98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92万亩;淡水养殖90多万亩,各个产业都朝着扩面提质的目标迈进,基本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在“十大百万”扶贫产业的带动下,去年河池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7元,增长11.1%,增速排全区第一;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7元,增长10.4%,增速排全区第二。预计到2020年,“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可带动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

  产业示范带动明显。河池市各地按照“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培育发展3—5个适合县域发展、群众认可、有市场潜力的优势产业。例如,都安推行“贷牛还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全区扶贫产业的样板,农户养殖1头肉牛,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已带动1.5万户8.75万贫困群众养殖肉牛5万头;配套发展的“粮改饲”项目,每亩可多增收1000元,都安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今年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开始,河池市整市推进肉牛养殖,到2020年发展到40万头,逐步把河池建设成为“中国南方牛都”。

  此外,宜州桑园面积36万亩,连续14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天峨龙滩珍珠李已种植12万亩,成为了河池乃至整个广西的亮丽品牌。罗城的油茶产业也发展迅猛,全县新增油茶面积6万亩,千亩示范基地就有10个,万亩基地2个。

  “实践证明,我们发展‘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可以说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子。但产业发展贵在坚持,我们将不懈努力、久久为功,真正打造出有品牌、有特色、有效益,又能为群众提供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唐云舒说。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典型的大石山区和石漠化地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据官方统计,2016-2018年,河池市实现48.68万人脱贫,378个贫困村出列,3个县区实现整县(区)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06%下降到8.2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