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桂林国家高新区总投资近40亿元的八大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其中“智造”企业占据90%。
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后,桂林国家高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该区积极拓宽招商渠道、主动为企业谋利益、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光彩,让高新产业成为新动能,走上了一条由“制造”到“智造”的进化之路。
A精准招商引进高新企业
近年来,高新区积极拓宽招商渠道,实施精准招商,并通过“桂电校友双创基地”吸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回桂创业。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桂电校友双创基地”共引进35家企业,总注册资本1.7亿元,回归企业有员工320余人,其中回归高管84人。高新区政府已发放启动资金800万元、异地高管住房补贴资金20.88万元,提供办公场地1.2万余平方米,主要围绕消费类电子产业进行布局,打造了VR、物联网、软件、空气净化器、蓝牙音箱等数个细分“智造”特色产业。
同时,该区还出台《新型工业发展实施办法》等12个政策性文件,为提升壮大辖区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撑;主动破解企业扩能增产与土地供求的矛盾,积极推进与灵川、平乐、雁山、叠彩等县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完善园区人才公寓、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4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华安鑫创汽车智能生态产业园就属于桂电校友回归创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拟建成汽车大数据处理中心、智能汽车电子终端研发中心、智能汽车电子终端制造中心。全面投产预计产能可达50万套/年,年营收超65亿元,年综合纳税不低于3亿元。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桂林市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实现了合作共赢。
B做好加减法为企业降成本
企业不仅要招进来,还要留得住。为此,该区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降成本、谋利益。包括率先在桂林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通过“减环节”“减事项”“减时间”,以“一扇门、一套材料、一张网络、一个工作日”为标准建立常态化企业开办服务模式。企业开办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原本需提交23份材料缩减到现在的7份,并由窗口受理人员在办理营业执照时一次性收齐,全流程以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形式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
同时,该区以服务企业发展为上,落实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全方位、多方面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绿色通道,帮助企业扫除相关障碍,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机制,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全面实施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建立项目云服务平台,实现所有项目纳入在线并联审批。该区企业广西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摄像稳定器并推出四大系列、80多个产品,单项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8%。该企业财务总监介绍,其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在高新区享有出口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2017年度累计获得出口退税及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款2300万元,2018年度这些税收优惠达到3000万元,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在高新区“住”得舒心。
C发展数字产业助力转型升级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该区主动作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深化与腾讯、东盟信息港等知名企业战略合作,规划引入2-3家数字经济知名企业或企业集群。
该区加快推进光隆光电激光器芯片项目(二期)、飞宇智能摄像稳定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启动“云上高新”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推动传统产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此外,该区还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推广应用,积极培育一批个性化定制示范企业。
在数字产业的沃土中,一批企业成功由“制造”迈向“智造”。其中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2011年落地桂林,经过高速发展,成为高端输配变电设备行业知名的智能化制造企业,并逐步成为该行业的代表性品牌,公司年产值也从之前近3亿元逐步扩大到去年的10亿元,今年预计产值12亿元。“企业发展的诀窍就是科技创新。”该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桂林高新区重点引导和培育有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已将智能化系统覆盖到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的每一个流程当中,为企业发展插上“翅膀”,公司也成为桂林高新区“智造”的代表,收获了工信部颁发的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