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创新“交通+旅游”模式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合浦汉闾文化园是广西唯一的汉文化主题景区。

  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沿途旅游资源丰富,风光优美。

  富川福溪宋寨风雨桥。

  潇贺古道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灵渠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编者按:

  近年来,我区以优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实现旅游交通网络全域覆盖为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创新“交通+旅游”模式,满足了游客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去年11月29日,由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主办的全国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现场会在桂林举行,更是为我区交通运输大发展、旅游大提质注入了新动力。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区将继续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努力打通旅游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满足游客出行多元化需求,加快推动我区全域旅游发展。

  1把交通变成旅游发展的支撑

  近年来,我区加快“公、铁、水、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截至2018年底,高铁动车营运里程达到1771公里,位居全国前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500公里,县县通高速率达91%,民航运输开通航线298条,水运建设蓬勃发展,为旅游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全区共有等级道路客运站632个,道路旅游客运(包车客运)企业207家,开通旅游客运班线41条,拥有专营包车的营运客车5785辆,道路客运班车、城市公交车和旅游包车可通达所有乡镇和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区高速公路及沿线的服务区基本实现广西旅游导览图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识牌设置全覆盖。

  “阳朔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很多游客选择自驾车到景区游玩,但过去因路小车多,交通拥堵,极大影响了景区发展。”桂林市交通运输局有关人士介绍说,2013年桂林市开始实施“北通南畅”工程,国道321线桂林至阳朔扩建工程于2017年交工验收,成为广西首条旅游公路,扩建后的桂阳公路为双向6车道,比之前的道路宽了两倍,景区游客量倍增。

  近年来,我区重点提升贫困村道路交通设施,实现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大通道,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村道为脉络的大交通格局,路网把各景区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条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

  中国西南三大名泉之一的鹅泉,坐落在靖西市鹅泉村旁。之前进入景区的道路狭窄不平,旅游发展不起来,村民的收入十分微薄。为此,靖西市狠抓交通建设,修通一条途经鹅泉景区的三级公路,路修好后,旅游业也日益红火。在景区旁开饭馆的村民韦灿先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赚的钱只够养活饭馆,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一年下来,饭馆能有四五十万元的收入。”

  随着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游客出游意向也日益强烈,据统计,2018年,全区公路客运量3.6亿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达1.15亿人次,水路客运量696.7万人次,民航旅客吞吐量2765.6万人次。2018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6.83亿人次,同比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消费7619.9亿元,同比增长36.6%。

  2把“最后一公里”变成通途

  “以前从南宁来巴马旅游要花半天时间,现在只需要两个多小时,真是方便多了!”来自北方的“候鸟人”赵女士高兴地说。2018年12月28日,巴马高铁无轨站开通运营,旅客乘动车到达百色站后,可直接乘大巴或网约车前往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实现高铁与景区、酒店、公路客运站直连直通,打通了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旅游出行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创建高铁无轨站,通过“零距离、无缝式”接驳服务,把高铁红利延伸到未开通高铁的偏远地区及旅游景区,并通过智能管理系统,提供“一票制”购票服务、“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品咨询和销售一站式服务,构建了“快进”交通网络,提高了旅游通达性和便捷性。

  截至2018年底,广西已在百色、玉林、柳州等市建立了14个高铁无轨站,开通高铁无轨站班线16条,在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玉林、贺州、河池等市开通城市候机楼班线15条,连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北海福成机场。

  高铁无轨站的效应日益凸显。作为高铁无轨站发源地的百色市,在8个未通高铁的县市建成高铁无轨站后,每天各地开通往返接驳大巴近50个班次,受益群众超过200万人,随着高铁无轨站的成网运营,吸引了更多游客到百色观光旅游。2018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217.47万人次,同比增长28.84%;旅游总消费458.88亿元,同比增长36.21%。

  “现在到三娘湾旅游真方便,出高铁站就可驾驶新能源共享汽车到达景区。”游客周先生说。2018年,钦州市各景区与“广西游直通车”平台合作,依托钦州高铁旅游集散中心及三娘湾、五皇山等景区,投放一批新能源景区直通车,游客可在集散中心、景区之间实现异地租车还车,为“快进慢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广西游直通车”是广西旅游部门2017年开始探索建设的项目,旨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出行需要。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广西游直通车”平台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已完成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等基础核心模块的开发运营,并初步整合了全区422家A级景区、1800多家星级农家乐、200多家特色民宿、近3000座旅游厕所的相关数据。

  在2018年8月召开的数字广西建设大会上,自治区将“广西游直通车”项目列入了广西九张“创新名片”,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该项目建设。据项目负责方介绍,下一步将加强平台落地网点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直通车一张网,实现高铁、飞机与自驾车的“自驾零换乘”,为广西旅游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把道路变成最美的风景

  2018年12月,经国家相关部门专家评选,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S60)被命名为第四届“最美中国高速公路”称号。2018年12月25日,“最美高速+旅游”暨大新服务区创国家4A级景区揭牌仪式启动。大新服务区位于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中段,地处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内,与冰宫仙境、那望乡村旅游区等景点相望,景观优美,山清水秀,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我们将以‘最美高速公路·大新最美驿站’为主题形象定位,推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通过提升景观质量,完善服务配套设施的途径,实现高速公路服务、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三大主要功能。”崇左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最美高速公路”和“大新最美驿站”是广西边海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我区旅游部门抢抓机遇,积极推动旅游风景道建设,计划投资160亿元以上,以5A级景区标准,打造811公里广西边海国家旅游风景道。该项目不仅是中国第一条跨境旅游带,更是第一个以旅游线路为主题的全域旅游、国家风景道示范项目。

  一年多来,我区围绕广西边海国家旅游风景道项目,加快北海、防城港、钦州、百色和崇左5个设区市及其下辖23个县的交通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及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北京东方园林公司承担的大新县武阳山项目、那坡县“壮族三月三·那坡风流街”文化旅游广场项目、崇左龙州山水连城项目已开工。中国旅游集团拟与百色、崇左两市合作投资建设的广西左右江国家度假公园也在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我区旅游部门专门制定了广西边海国家旅游风景道品牌营销方案,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开展广西边海国家旅游风景道整体推广活动。目前,已逐渐形成广西边关风情旅游线路、中越黄金跨国旅游线路等经典旅游线路。“我们将力争在3年时间内,将广西边海国家旅游风景道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人士说。

  越来越多的部门参与到旅游风景道建设中来。从2017年10月起,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每年在广西举行。在承办这一世界级赛事过程中,我区各地各部门注重赛道沿线独特的自然风景与当地民俗特色,加强公路与当地人文、风俗、建筑、农业的协调,修建了一条条风景优美的自行车赛道。

  “这一赛事不仅是体育的盛宴,也是旅游的盛宴。穿行在广西山水间,那种感觉美极了!”自行车爱好者胡先生说。每年的比赛从南到北纵贯广西,沿途可观赏到北部湾滨海风光、甲天下的漓江山水,以及自治区首府南宁、历史名城柳州的城市景观,全面展示具有独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壮美广西”,给沿线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活力。

  4把交通遗产变成旅游热点

  近年来,我区加快交通遗产文化挖掘步伐。通过开发和利用,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交通遗迹遗存焕发出新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

  合浦是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是中原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也是汉王朝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积累了深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合浦县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上丝绸之路首港旅游项目是合浦县着力打造的文化体验项目,已列入北海“向海经济”及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汉代文明、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广西重大项目。据悉,该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合浦始发港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纪念建筑群、汉韵特色商业街、渔村民宿、沙滩房车营地、度假公寓、南流江入海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标志、古帆船等。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首期计划于2019年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合浦县滨海旅游的空白。

  位于广西兴安县的灵渠是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跨流域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曾经是中国南北水上运输的重要通道。灵渠水利遗产要素构成完整,不仅保留了渠道全程,还保存有不同功能的水利设施,灌溉功能一直延续至今,2018年灵渠获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荣誉。兼具交通和灌溉遗产的灵渠,在发展旅游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来到灵渠,我被这里蕴藏的千年秦文化深深吸引,灵渠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古都或者遗迹。”黑龙江游客张先生说。近年来,灵渠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迈出了重要步伐,当地先后推进“灵渠复航”一期工程,开通灵渠南渠试航,修建灵渠南渠休闲绿道,形成了全长33公里的旅游休闲绿道网络,同时建好“霞云桥”“马头山”“江西坪”“莲塘”“黄茅坝”等5个驿站。随着一系列保护和利用工程的完工,灵渠焕发了新的生机。

  公元前213年修建的“潇贺古道”,北起湖南省道县(道州)潇水江边,南至富川古城码头,成为楚粤交往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古道所经之处是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交融发展的主要区域,拥有多彩的文化形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贺州市努力挖掘“潇贺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重点开发古道沿线的历史文化古迹、特色民俗民族文化、优质生态资源和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2018年12月,贺州市联合桂粤湘三省五市正式成立“桂粤湘古道文化旅游联盟”,通过实现资源和市场共享,共同打响古道文化旅游品牌。

  (本版图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相关新闻:

  广西重点推出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田阳讯(记者 吴丽萍实习生 唐馨)2月23日,2019广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在田阳县举行,此次活动重点推出了15条广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涵盖全区各地,每条线路推荐的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接待条件成熟,旅游项目富有特色,颇受游客青睐。

  据悉,此次推出的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心旷神怡茶香游、长寿养生文化游、瑶乡文化深度游、绿城生态休闲游、白海豚故乡农家游、海滨休闲渔家游、中越边关探秘游、湖泊溶洞观燕游、少数民族村寨游、梯田赏花乡村游、漓江画廊踏青游、古色古香小镇游、岭南丹霞景观游、农家文化体验游和壮乡文化风情游等。

  近年来,我区全力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森林康养和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建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型特色小镇、森林养生基地、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等标志性乡村旅游融合品牌,着力包装了多条富有地域特色、彰显民族文化风采、突显壮乡民族习俗的乡村旅游线路,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08亿人次,同比增长约31.0%,约占广西接待游客量的45.1%;乡村旅游消费约2064.17亿元,同比增长约37.0%,约占广西旅游总消费的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