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 选得准还要走得稳(经济观察 脱贫质量如何保证①)

  近年来,各地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的扶贫项目尤其是产业扶贫项目没有实现预期效果,国家审计署发布的重大政策落实跟踪结果中对此反映突出。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多用市场思维、提高脱贫实效至关重要。近日,记者实地采访,归纳出影响脱贫质量的3类现象,梳理各地保证脱贫质量的思路方法,以期提供借鉴,推动工作。

  ——编 者

  1

  运作思路不明确

  项目建成却闲置

  盘活低效益项目,交给有经验者打理

  案例:因缺乏明确运作思路,贵州南部某县电商产业园项目9个乡镇级和106个村级体验店2016年底建成后长期闲置,涉及扶贫资金1372.8万元。

  近年来,贵州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东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助推“黔货”出山,为贫困地区百姓打开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然而,农村电商遍地开花的同时,也存在思路不明确、电商人才匮乏以及产业不成规模等现象,导致扶贫项目资源闲置,精准扶贫实效与预期存在差距。

  “这是2015年从上级部门争取来的一个扶贫试点项目,当时验收时间比较紧,只好先搭建平台,再逐步完善运营机制。”该县一位分管电子商务工作的副县长介绍,由于当时县里电商事业刚刚起步,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思路,尤其是电商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造成建设好的基础设施短时间内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我们的农特产品规模太小且结构单一,即使一些体验店已经做起来了,也经常因为货源短缺而难以为继。”该副县长举了个例子:当地的五色糯米饭一度非常畅销,但仅卖出2000份后,各体验店就面临无货可卖的窘境,久久收不到产品的客户失去耐心后便很快流失。

  据介绍,之前农村电商体验店主要为村民提供生活用品网上代购、特色农产品代售以及快递代收等服务,管理人员从中抽取少量提成或服务费来维系站点的日常运转。

  “农村常住人口主要是留守老人,他们网上购物与售货的需求非常有限,体验店赚不到钱自然没人愿意接手,只好由当地村干部代管。”该县商务主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村干部互联网经营素养也普遍不高,再加上他们扶贫攻坚任务繁重,无暇过多顾及体验店的经营管理,久而久之也加剧了体验店的闲置发生。

  如今,该县启动了电商服务站点升级改造工作,促进闲置和低效益站点的盘活利用。由商务主管部门牵头,把原本位于村公所的体验店整体搬迁到人流密集区域的小卖店,交给具备一定网购经验的店主打理,对不具备独立运营条件的站点进行裁撤合并。

  “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和精力,在经营自己店铺的同时顺带管理体验店,相当于我多了份副业。”不久前,一位农村小卖店店主承接了村里的体验店。小卖店与体验店形成了良性互动,二者通过资源共享达到互利共生的效果。

  此外,针对产品资源短缺问题,该县一方面继续加强农特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力度,优化农产品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调动群众接触电商营销模式的主动性,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及村民生产的农特产、手工艺品、旅游产品提供采集、打包、物流配送和网上代售服务,激发电商体验店的市场活力。

  2

  后期工作不到位

  经济效益不理想

  引来专业技术人才,指导成立合作社

  案例:由于未按项目实施方案组建专业合作社,一年间,湖北西部某县一村级黄金梨产业扶持项目缺乏技术指导,建成后落果严重、经济效益差,涉及扶贫资金55万元。

  “今年夏秋之际干旱时间有点长。合作社及时为我们购买了肥料,还请技术专家指导我们如何施肥、抗旱、防治病虫害,减少了损失。”一名农户表示。有了合作社统一调度,农户们心中有底,干活也起劲。

  但是就在去年,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杂草丛生,枝蔓无序生长无人修剪,梢头结的果子个头小、味道差,落果比较严重。扶贫工作队员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很是懊悔:都怪当初项目建成之后,后期工作没有做到位。

  原来,2015年开始,县里几家单位组队进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们发现全村553户1600多人中,贫困人口占了近一半。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村里基本没什么产业。“发展产业是脱贫根本。”工作队请来专家实地调研,根据海拔、气候等因素,决定发展黄金梨、白柚等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好端端的地不种庄稼,种这‘洋玩意儿’,能挣钱吗?”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工作,还组织村民到种植黄金梨起步早、基础好的兄弟区县学习,现场观摩怎么种。回来后,一些贫困户瞧着新鲜,又听见工作队员介绍黄金梨市场行情好产值高,不由动了心,放弃了苞谷、红薯等“土疙瘩”,改种黄金梨。

  项目总算落了地。然而,工作队虽然发了树苗,一开始也有专家指导,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致富带头人。村里大部分是老弱妇幼,有意愿的人没资金没能力,有能力的人大多在外务工,不愿回来。

  由于没有及时组织后期管护技术培训,很多种植户不了解黄金梨树的生长特点,在头两年刚刚挂果的时候,没有及时疏除,导致果实和树体争夺养分,影响了树的生长,使得果实偏小、生长缓慢。

  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散种模式,让一些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不愿意进行施肥、修剪多余枝条、病害防治等工作,结果很多树得了梨锈病,叶片上出现密密麻麻的黄色病斑,落叶、落果严重,危害梨树生长。

  结出的果子差,靠一个个农户“单打独斗”也找不到销路,只能眼睁睁看着梨子烂掉。

  经历了教训,县有关部门决心下大力气全面整改。引来专业技术人才,指导该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引导果农入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已有80%的果农加入合作社;组织农技专家对黄金梨的管护进行了技术培训。合作社还帮助农户联系好买家,统一销售。通过精准管理和一系列后期工作,如今黄金梨、白柚长势良好。“今年再拼一下,预计明年就可以进入丰产期,到时可以卖个好价钱。”一名农户喜上眉梢。

  3

  扶贫资金安排了

  利益联结未落实

  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追回违规补贴

  案例:云南西南某县一乡将200亩省藤种植和2000亩高优茶种植产业扶贫项目交由不符合条件的两个合作社实施,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合作社均未与其他非社员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收到审计情况反馈后,该县直面问题,责令专业合作社法人与贫困村136户农户签订了茶叶种植生产购销合同,同时制定了茶叶保护收购价;法人个人在项目中领取的16.8万株茶苗折合补助17.53万元,所种植的121亩茶园已无偿转让给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签订茶叶种植转让合同。某公司违规获得的27万元补贴资金也已被追回。

  “对相关责任人将按程序严肃追究责任,县扶贫办班子向县政府作了深刻书面检查,对时任县扶贫办主任和分管领导进行通报批评。”该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追回资金按原渠道重新编报项目,由县政府审定后批复实施;在今后实施扶贫贷款财政贴息项目时,严格审核把关,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该县一名基层干部沈某表示,尽管这一案例反映了通过公司或者大户进行产业扶贫可能出现的利益联结机制缺失的问题,但实际工作中,还是应积极鼓励懂行的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

  “我们也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也要考虑一些老乡是否愿意学打鱼、能不能学会打鱼、能不能顺利把鱼卖出去。”沈某表示,不是不想把扶贫项目直接交给农户,但要做好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还需一定时间。一些老乡既不会种植养殖,更不懂市场,自行生产经营容易失败,从而造成扶贫资金浪费。

  “更重要的是脱贫攻坚任务重,一些产业项目耽误不起时间。”沈某介绍,为了确保扶贫资金发挥实效,不少地区选择将产业扶贫资金整合后交由公司或大户运作。“从效率角度看,这样的做法具有合理性,但基层政府应该确保扶贫项目产生的收益能够惠及贫困群众,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加强监督。”

  调查发现,实际中,没有落实利益联结机制的地方,主要是因为政策掌握和执行还不到位,但个别地方也出现了借扶贫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的现象。此前,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就曾发现乡干部与不法商人串通,套取树苗款项私分,大理州纪委对此进行了严肃查处。

  “相对于扶贫资金直接作为贫困户股金,贫困户按照收益参与分红,我们更希望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根据其劳动成果确定其收入。”沈某表示,基层政府应对产业扶贫项目能否惠及贫困户,特别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