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推进精准脱贫

脱贫先行者 致富领头雁

  

  上林清水河 卢伊琳/摄

  上林覃排风光

  上林万古茶场

  上林鼓鸣寨

  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蛋鸡养殖项目

  上林大龙湖 李可生/摄

  上林县白圩镇赵座村高值鱼养殖基地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劳动力务工。蓝 洲/摄

  上林县柑橘丰产又丰收,成为群众致富、贫困户脱贫新“引擎”。 蓝 洲/摄

  上林县澄泰乡大坡村拉岜庄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养牛区

  上林县城一角 温宁生/摄

  数说首府扶贫工作“成绩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在南宁市广大农村,一群扎根乡土的奋斗者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有人是先行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让一方贫瘠土地叠翠流金;有人是领头雁,团结群众、凝聚人心,以励志精神感召四里八乡;有人是“凤还巢”,饮水思源、富不忘本,真心实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他们是脱贫路上的先行者,是泽被桑梓的带头人。

  近年来,南宁市把握粤桂扶贫协作契机,积极实施“致富带头人”工程,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激发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自力更生的斗志,逐步培育起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有威望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近期,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培育致富带头人、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引领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作用。

  A 典型带动

  上林县“两培两带两促”试点见成效

  2018年春节前夕,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小龙虾基地业主冯应红带着近40万元巨款,给云里村的乡亲们送上一份沉甸甸的春节贺礼。两年来,冯应红与云里村村集体合作投入600多万元,逐步建立起“水里有虾,水面有花,岸上有农家(乐)”的立体化小龙虾养殖基地,并先后吸纳了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其中。2017年,基地小龙虾、莲子销售收入超过110万元,村集体、贫困户受益匪浅。

  冯应红并非土生土长的上林人,但他扎根农村、深耕产业,是当地党委、政府着力支持和培育的致富带头人。2015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上林县为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试点县,该县制定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与管理办法》,6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224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该县还逐步探索建立起“四统一带”产业扶贫机制、产业基地务工增收机制、“三金”综合收益机制、“农民土地+村集体资金”股份合作带贫机制以及资产收益扶贫机制等贫困人口与致富带头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增强了“造血”功能,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长期受益,初步实现了“先富帮后富、同奔小康路”的目标。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指出,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贫困村的创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带头人是本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代表,所从事的产业大都代表着本地经济的发展方向,能够为农民提供各种有效信息,在村民生产经营决策中起着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他们是激活本村经济的“催化剂”、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器”、拉动老乡们增收致富的“火车头”。2015年以来,上林县先后认定创业致富带头人216名,“两培两带两促”(即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带动贫困村致富;促进本土人才回乡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多方肯定,成为南宁市乃至全区培育致富带头人、推进脱贫攻坚的优质典型。在2017年10月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国务院扶贫办定点扶贫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上,上林县受邀就“东西协作框架下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进行授课。接下来,以产业扶持政策为支点、以政策为杠杆撬动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脱贫和贫困户自主脱贫的“上林模式”将在南宁市范围内推广。

  B 粤桂合作

  壮大扶贫协作新动能

  今年2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七,115名来自上林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当天,上林县在广东省高州市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举办“春风行动”暨高州-上林扶贫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吸引了1400多名群众到场咨询应聘,共有391名劳动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该县已与高州市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并建立上林-高州扶贫劳务协作工作站,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合作的桥梁。

  新年伊始的招聘会,是粤桂扶贫合作的一个缩影——2017年,上林、马山、隆安三县分别与广东茂名市高州市、电白区、化州市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起两地联席会议制度和互访制度,并研究确定两地扶贫协作规划、年度计划以及重大扶贫协作项目,为全面落实携手奔小康行动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育致富带头人是粤桂扶贫合作的一大亮点,而粤桂扶贫合作又是南宁市培育致富带头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2015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批复启动实施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东西协作试点,自治区扶贫办积极与广东方面协商,开展基层结对帮扶、加强产业扶贫协作,第一时间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截至2017年底,仅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就培训上林学员303名,目前已有180名学员成立公司、合作社、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173个,带动6132户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户平均增收3406元,2469户贫困户如期脱贫。

  除了旅游合作、培育致富带头人,粤桂扶贫合作还延伸到转移就业、医疗教育、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扶贫协作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南宁市农村劳动力向广东转移29870人,占总人数的83.71%,其中马山县在粤就业创业贫困村民近1万人,实现脱贫目标达1401人;两地选派优秀干部双向挂职,广东医疗专家赴邕坐诊,上林、马山、隆安等县的数十名教师到广东学习;双方积极开展产业对口帮扶协作,上林、马山、隆安三县均有投资逾2亿元的项目落地。

  C 党建引领

  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服务到哪里”——在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养牛、养鸡、养鸭等产业链在产业型党组织的带领下迅速发展,5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1名致富能手成为党员,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力量倍增。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近年来,南宁市把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与培育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有机结合,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农村致富带头人紧密团结在各级党组织周围,与党员干部共同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以上林县为例,2017年,该县共有35名致富带头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32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在村“两委”换届中被选为村“两委”干部,其中6名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担任贫困村党组织书记;10个合作社成立了党组织,广大党员成为带领贫困群众共同发家致富的主心骨、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同时,南宁市还在政策、技术、产业资金等多方面对致富带头人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政策帮:在2017年公布实施的《南宁市“先锋引领·脱贫攻坚”2017年行动计划》《南宁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三五”规划》《南宁市“十三五”特色产业扶贫规划》等一系列脱贫攻坚相关文件中,打造引领脱贫攻坚的骨干队伍、培育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致富带头人得到融资、土地流转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到2020年,南宁市将力争实现建制村100%有党性强、作风好、本领高的村党组织带头人,100%有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七个“100%”目标。

  ——技术提:近年来,南宁市各部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成功举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巾帼科技示范基地”骨干培训班,各类致富带头人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

  ——产业扶:2017年,南宁市将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从每个村20万元增至50万元,全市每个贫困村基本确定了“3+1”特色产业,其中2017年预脱贫摘帽贫困村特色产业覆盖率已达到60%以上。

  D 先锋引领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在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工作中,南宁市不断树立典型,以先进带后进,着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不少致富带头人已成为当地群众口耳相传的励志典型——

  李荣光:富不忘本。李荣光是马山县古零镇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家致富。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先后筹资几千万元建设弄拉生态旅游景区,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修通了景区道路,成立了广西第一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7月,南宁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李荣光同志学习。

  陶树记:自力更生。宾阳县洋桥镇凌达村贫困户陶树记,2012年尝试引进槟榔香芋种植脱贫致富,却因技术不到位、产品不达标而亏本。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给予技术支持,陶树记自力更生、贷款创业,终于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2016年即收入18万元,带动近2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被评为该县“脱贫攻坚先进标兵”。

  黎程和:身残志坚。隆安县那桐镇浪湾村村民黎程和,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妻子甘金花是“袖珍人”。夫妇俩始终坚持自食其力,在当地“一户一增收”产业扶持金的帮助下种植林木、发展养殖,2016年家庭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两人成为当地村民敬重的“励志偶像”。(文/振 兴)

  数说首府扶贫工作“成绩单”

  截至2017年底,南宁市贫困村共减少205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02%;

  脱贫摘帽贫困村特色产业覆盖率达60%以上,31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万元,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75.3%;

  2015年底至2017年共减贫19.8364万人;

  培育和引导1239个农民合作社、149家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带动25.03万多贫困人口增加家庭收入;

  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967人,召开专场招聘会104场,帮助转移就业9836人次,扶持创业1110人;

  市本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已享受教育资助贫困户学生20.55万人次,发放资助1.72亿元;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99.98%,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及系统上线工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算住院费用32001人次,涉及统筹资金支付10234.55万元,结算门诊慢性病费用13104人次,涉及统筹资金支付719.35万元;

  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数占农村低保总人数的68%,超过自治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