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广西经济升级版,工业是主角,新型工业化是主引擎。工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影响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2013年,全区工业发展大会立足经济发展新阶段,谋篇布局,主动出击,决意在新型工业化主战场打好“主动仗”、打出“漂亮仗”。
4年来,广西工业奋力赶、全力转,这场事关全局的关键“战役”呈多点突破之势,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再蓄发展新动能。
打“主动仗” 增量崛起存量变革
打开广西经济发展的版图,工业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工业总量占GDP的半壁江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但这并不能掩盖问题的存在: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结构层次不高,整体效益欠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进入新常态,环境、资源已经触及“天花板”、传统动能逐渐减弱,广西工业发展新的动力源在哪里?
立足区情,自治区党委、政府重新审视广西工业发展战略,高站位、宽视野谋篇布局,提出“三步走、两优化、三提升”的新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一场把握新常态、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仗”——从依靠高投入实现快速扩张转到更注重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上来,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边是落后产能的“退”:仅2017年全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就达246万吨,2016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345万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加快推进。
一边是新兴动力的“进”:全区企业创新平台由2012年的514家增加到2016年的694家,全区大中型企业新产品产值由1666.7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南南铝的大推力火箭用超大规格铝合金煅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太空梦”留下了“广西造”的烙印;上汽通用五菱纯电动微型汽车研发成功,绿色制造渐起风潮;建工集团、柳工、玉柴等一批优秀企业让广西制造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进”与“退”之间,广西工业换了“模样”——
块头更大了。预计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8万亿元,过去5年平均增长12.2%。
颜值更高了。该轻的变轻了,六大高耗能行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累计降低5.1个百分点;该高的变高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高于规上工业4.8个百分点;该重的变重了,千亿元产业增加到10个,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柳州汽车、玉林装备制造、百色生态型铝及北海、南宁、桂林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活力更强了。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由2012年的1.43万亿元增长到2.2万亿元,年均增长10.7%,2016年增速排在全国第4位、西部第4位。
打“翻身仗” 二次创业重聚动能
工业转型升级,既要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有好的质量。对于广西这样的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规模较小的省区来说,要求更高、压力更大。
新旧动能如何续接?产业结构如何调整?
因循守旧不会带来奇迹,新局面、新气象孕育在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担当之中。
初冬,寒意微露。但对柳钢人来说,今年的冬天尤为温暖。今年1-10月,柳钢利润超过25亿元,创下建厂以来同期利润最好水平。
几年前,这家老企业还在困境中愁眉不展——大部分钢材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钢材库存积压严重;职工思想波动、对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内外交困的柳钢人狠下决心降本增效:实施低成本战略,倒逼产业升级、管理升级;主业向“精”“优”高端发展,多元产业等“副业”向轻资产方向发展,多元产业与钢铁主业“两翼齐飞”。
找准转型方向和路径,老树亦能发新枝带来满园春色。
北海工业园区,一排排现代化厂房相向而立,道路上货柜车穿梭奔驰。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沉寂土地,如今这块土地年产值超过750多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北海市全市的60%。
厚植发展土壤,施以水分养料,新兴力量可以从无到有。
“传统优势产业是我区工业的家底和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区工业发展的方向,两者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必须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新兴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既着眼打牢基础,又着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全区工业发展大会提出了我区工业跨越发展的路线图。
传统产业是家底和支柱,但曾经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也更为突出。2015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先后通过铝、糖业、机械、冶金工业等领域的二次创业实施方案,拉长产业链、做深精加工、提升附加值、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上、中、下游产业衔接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在二次创业的浪潮中“凤凰涅槃”。
老牌国企百矿集团在煤炭产能过剩的形势下,背水一战,启动煤电铝一体化改革,短短14个月,一期项目建成,成功实现煤电铝一体化转型。
柳工相继落成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全球研发中心,把装备制造技术输出到欧美、非洲市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业务量的攀升弥补了国内市场下滑的不足。
有“中国糖都”之称的崇左,加快建设甘蔗“双高”基地,提高机械化水平,发展糖业循环经济,走出糖业“二次创业”新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区工业发展格局中占比偏低,需要精心培育。2016年,我区正式成立自治区新兴产业发展办公室,推进新产业、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
轨道交通、机器人制造、碳酸钙新材料、生物制药、石墨烯……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从无到有。截至2016年,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已超过500家。
打“减负仗”
松绑企业放水养鱼
百色,平果市工业园内,广西华磊(中铝广西分公司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工地建设如火如荼,建成投产在望。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80亿元,直接增加税收10亿元以上。
因用电成本过高,广西生产的近千万吨氧化铝,曾大部分运往新疆、甘肃、河南等地电解,之后又从区外购进大量金属铝,优势产业成为“优失”产业。
2016年,百色区域电网投入运营,解决了困扰广西多年的铝产业用电成本过高问题,电价每千瓦时由0.6元降至不到0.4元,累计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约8亿元,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复产达产。
百色电网建成、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是我区工业深化改革的缩影。
机制不活,引不来投资,留不住人才,调不了结构,搞不好创新。
“要‘放水养鱼’而不是‘竭泽而渔’”“要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这是广西工业掷地有声的“表白”。
针对企业在融资、用工、用电、物流等环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开始,我区连续两年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41条”和“新28条”持续打出降成本“组合拳”“专业拳”,每年降成本400亿元以上,超过全区规上工业利润的30%。
推动工业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方式改革全面推开。
在全国首创设立中小工业企业信贷引导资金,“惠企贷”“四两拨千斤”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出台企业分类评价制度,倒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2012年到2016年,我区更新改造投资由4257.1亿元增长到5682亿元,年均增长18.7%。
改革红利在释放,工业发展质量在提升。目前,全区工业园区已有118个,实现了县(区)全覆盖,亿元工业企业首次突破3000家,达到3082家。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已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