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奋力舞起“四个龙头” 深入实施“四大会战”

生态北海 王宏武/摄

繁忙的北海三诺生产线 李君光/摄

涠洲岛鳄鱼山 吴志光/摄

银滩夏日 胡永昌/摄

合浦果香园企业解决了众多贫困户就业脱贫问题。

合浦石湾亿元豇豆基地 李君光/摄

红林晚霞 陈业伟/摄

  核心提示

  近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果断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成功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经济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好、结构优、后劲足的鲜明特点,推动北海进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今年以来,北海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围绕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奋力舞起“四个龙头”,深入实施“四大会战”,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创新型开放城市。

  产业篇

  西部沿海开放高地强势崛起

  金秋时节,北海铁山港又迎来忙碌的一天。

  从铁山港公用码头6号泊位向东望去,21台大型门吊机依次排开,一辆辆货车穿梭其中,一艘艘来自世界各国的万吨巨轮靠泊于此……数年前还是一片沉寂滩涂,转眼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化良港。

  如今,铁山港码头1—4号泊位已建成投入使用,5—6号泊位基本建成,港口吞吐量从2009年开港之初的120万吨跃升至去年的近2000万吨。

  目前,北海已开通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航线,连接港口的玉铁铁路与沿海高铁南钦、钦防、钦北等铁路实现对接,形成“四龙出海”之势,千年古港正向亿吨大港目标迈进。

  作为北海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总体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的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已成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成功典范、北海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承载着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两大千亿元产业及林纸一体化、港口物流产业发展重任。

  这是北海市强力抓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北海市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将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大规模投资积聚的效能正在逐步释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临港新材料、石化三大支柱产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北海三大产业完成产值1377.2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96%。

  在优良的港口支撑下,名不见经传的北海诚德公司,短短数年便成长为拥有全球最先进生产线和全产业链的公司之一,年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国内第三大不锈钢生产企业。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沪和说,围绕北海诚德公司的业务,目前工业区建成了捷程重钢、诚钢等下游配套项目,最近又有6家佛山的不锈钢深加工企业签约入园,将产生示范带动作用。预计2021年,临港新材料产业将实现产值突破千亿元的目标。

  在中石化北海LNG接收站码头,一艘LNG船舶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天然气装卸作业。作为国家重点能源清洁工程,中石化北海LNG项目于2016年3月投产试运行,该项目辐射广西10个地级市和粤西两个地级市,对于实现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县县通天然气工程、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地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冠捷集团北海基地,流水线上的20.7吋显示器正在进行组装、检验和包装,随即发往欧洲。“这些年,全球显示器需求量总体下降,但北海冠捷因技术更新快,产量不降反升,2016年仅出口就达到300万台,其中约六成销往东盟。”冠捷显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朱民说,北海冠捷带动了注塑、金属件、包装、泡沫板、数据线、电源线等六大相关产业链集群入驻冠捷所在工业园区。

  在北海各大产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2016年合计完成产值2052.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其中,北海工业园区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力,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两大产业挑起临海工业的“大梁”,出口加工区成为北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拳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的核心区,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获评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旅游篇

  一项新纪录背后的“提挡增速”

  “北海的景区越来越漂亮,城市更加干净了!”来自云南的游客胡晓民赞叹说,这是他第二次到北海旅游,第一次是5年前。

  刚结束不久的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北海市旅游再次刷新纪录。据统计,今年10月1—8日,该市共接待游客114.9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86%和103.47%。

  新纪录的背后,是北海着力实施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大会战、奋力舞起滨海旅游发展龙头的重要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海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旅游业发展改革的决策部署,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开放开发的重大机遇,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以构建“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城市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胜地”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投入,使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北海全市游客接待量连续三年保持年均增加150万人次以上,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7757.6万人次,旅游收入翻两番达到729.19亿元。2016年,该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473.24万人次,同比增长15.37%;接待入境旅游者13.55万人次,同比增长5.02%;国内旅游消费284.33亿元,同比增长29.4%;国际旅游消费5562.19万美元,同比增长9.34%。

  政策是旅游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北海市明确把旅游业纳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的重要内容。从2012年到2016年,北海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在土地、税费、财政方面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的旅游专项扶持和航空市场培育专项资金将近1亿元。先后编制完成了《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北海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等各类规划30多部,在规划的引领指导下,各类旅游项目和景区景点得以有序开发。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包括中信国安、希尔顿逸林、喜来登、洲际等在内的优质企业投资北海,成为北海旅游的新亮点。

  “北海把培育航空市场作为集聚人气的重要抓手,着力搭好北海的‘天’线。”北海市旅游发展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市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资金用于补贴加密或增开航线,航线由2007年的3条,发展到目前的20条,形成了“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华东、通达海外”的航线网络优化布局,初步搭建了四通八达的“空中金桥”。2016年,北海机场安全保障进出港航班14868架次,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23.4万人次。

  此外,北海还积极推动海上旅游航线的市场培育工作。北海至涠洲岛航线、北海至越南航线的营运客轮档次逐年提升,巨资投入“北游12号”、“北游16号”等高速客轮,“北港邮21号”“北港邮22号”游轮投入环半岛海上观光旅游业务,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黄金旅游线路。

  下一个五年正开启大幕,北海将擦亮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以创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大手笔、大动作推进银滩中区建设;加快涠洲岛开发步伐,推进涠洲岛高端度假酒店和旅游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名镇名村名街建设;大力推进邮轮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康体、文化、生态等重点旅游产品;开工建设一批高等级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宿酒店。

  数说旅游

  北海市共有旅游企业近160家,拥有各类旅游景区(点)50余处。其中,4A景区9处,3A景区8处。

  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7处,其中四星级4处。广西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5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点4处。

  拥有星级饭店3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18家、二星级6家。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5万余人,旅游及其带动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16万余人。

  民生篇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幸福感

  “真没想到一年多时间就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在银海区平阳镇东星村,去年底脱贫的赖坤全说起现在的生活,难掩兴奋之情。如今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家里也建起了楼房。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海市集全民之智精准扶贫,2015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82万,3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全部达标,完成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59个;2016年,有22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有15569人通过“双认定”达到脱贫标准,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脱贫6574人的任务。

  赖坤全脱贫受益于产业扶贫政策。2016年,北海整合资金共8.89亿元用于脱贫攻坚,贫困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覆盖全部贫困户,1370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2810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贷款,农村低保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从12%提高到42.1%,“百企扶贫”行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2017年,北海继续扎实推进精准脱贫。重点抓好产业脱贫,落实8485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02万多户,投入到户产业开发项目资金1亿多元,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202户。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近年来,北海不断加大保障投入,增加百姓的幸福感,社会保障持续完善。2015年,北海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420元,2016年提高至48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2600元,2016年再提高至3000元。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居民医保政府补助从380元提高到420元,职工医保年度最高报销限额提高9.9%,实现区内异地就医结算。

  在民生领域,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人民群众。2016年,北海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63所,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9个,文化惠民演出18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116场;碧海丝路大剧院投入使用,工人文化宫改扩建、图书馆新馆、体育馆等项目开工建设。

  平安北海建设扎实推进,主要治安指数实现“七升七降”,社会治安持续好转。2016年,北海市群众安全感单项排名提升到全区第八,综合排名全区第六。今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3.1%,排全区第三,实施北海公安“六大工程”,对传销的打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创建首批食品安全示范街4条、食品餐饮店创建示范店299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好转。

  今年上半年

  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成为广西首个实现就医费用跨省异地结算的地级市,全市46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07家定点药店纳入区内异地就医协议管理。

  生态篇

  守住底线交上优秀答卷

  走进合浦县常乐镇北城村,一处全新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和文体中心映入眼帘。“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北城村村民潘元德说,“以前我们村大部分村道是泥沙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大家出行很不方便。现在,这些泥沙路都变成了漂亮的水泥路,农产品运出去很方便,也能卖出好价钱!”

  2015年以来,这个1931人的村庄,通过加大村庄整治、水利、交通、产业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山绿了、水清了、路通了、业兴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2016年,“美丽北海”乡村建设投入资金1.57亿元,完成1953个村屯绿化,北海市村屯环境得到了全面治理。2017年上半年,通过继续实施村屯绿化工程,北海市完成村屯绿化任务3349个,种植绿化乔木及果树约89.4万株,新增绿化面积约5155.9亩,37个自然村获为广西“绿色村屯”。

  近年来,北海市在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珍惜和爱护天赐北海的优越自然环境,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要“碧海银滩”,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对工业项目,坚决抬高门槛,挡住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环境保护是否到位,成为招商引资的“硬杠杠”。北海城市所在的半岛没有一根工业烟囱,包括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在内,全部划定为禁煤区。

  在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放眼望去,连片的红树林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近来,这里游客人数激增,但湿地公园并不打算扩大景区开放面积,反而控制了客流量。

  该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唐筱洁说:“对游客开放的合理利用区只占湿地公园面积的6%,不会扩大开放范围,只能缩小。我们主要是以生态修复为主,不能破坏。”

  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北海诚德公司投资对厂区6万多平方米的面积进行绿化,建设厂区噪声治理设施,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环保水平最高的企业之一;北海炼化排海尾水能养活金鱼,又引入诚德公司用于生产,实现节水减排和企业效益互赢。

  2008—2012年,北海市回填海面积达到1039公顷,频繁的经济活动曾经一度造成了沿海生态系统退化,海岸侵蚀加剧。为此,北海市开始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红树林资源、冯家江区域污染等多个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沿岸滩涂、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整治,对北海湿地公园范围的海洋垃圾进行地毯式清理。2015年底,北海市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广西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今年7月14日,北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深入推进生态立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要加强海岸沙滩的管理和保护,铁山港LNG码头沿海岸线至廉州湾区域,一律禁止填海;冠头岭往东至铁山港LNG码头段,以及高德大桥往北的廉州湾近岸海域,从海岸线至内陆30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永久性非公共建筑……

  一个个铁腕举措,一条条铁规戒律,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强大优势和竞争力。

  多年来,北海空气质量一直名列全国前茅,有着“氧吧城市”的美名,大气环境、水环境、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主要绿色指标领跑广西。2016年,北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为350天,优良率达95.6%;近岸海域年均海水质量状况为优。

  站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木栈道上,北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廖子可说,下一步,北海市将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全面提升生态示范建设水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战役,打造六湖水库人文生态观光旅游圈,积极推进银滩生态文明海岸示范带、沿海乡村旅游示范带、涠洲岛生态文明海岸示范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