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透视:深化农村改革的先行区

  开栏语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分阶段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在相继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后,从去年下半年起,又启动第三阶段“宜居乡村”活动,重点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为宣传我区“产业富民”的特色亮点、先进典型和创新成果,引导激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宜居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自治区党委农办、自治区乡村办、自治区农业厅特别开设“八桂农业-产业富民”专栏,敬请垂注。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线到面,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重大决策。三年多来,全区各市县、各有关部门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载体,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农村“一把手”工程,统筹规划,整合力量,强力推进,融合发展。

  目前,各级示范区经历“决策部署、启动试点、全面推进、提质增效”四个阶段,完成“点”“线”“面”的战略部署,成为现代农业的试验区、展示区。

  现代特色农业的“升级版”

  以470县道为轴,穿越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沿途漫漫茉莉花海,金花茶业、顺来茶业、北京张一元等一个个区内外知名的生产加工基地镶嵌其中,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及花茶原料市场——西南茶城亦坐落在这片迷人花海中。

  这片花海,还有一个名称叫“一带两区三园”,即茉莉花种植标准化示范带,产品加工区、创新创业区,中华茉莉园、电商产业园、商贸物流园。

  这个产业园,在今年财政部、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11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中,成为我区惟一入选园区,树立起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的典范。

  据了解,横县茉莉花产业综合年产值达65亿元。一产方面,种植面积10.3万亩,年生产鲜花8万吨,鲜花销售收入1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人均高34.88%,2016年达1.56万元。二产方面,年加工茉莉花茶达6万吨,加工率达到100%,产值达35亿元。三产方面,茉莉花产业所带来的旅游和商务物流年产值超过15亿元。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就“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现代农业发展精准把脉定向,为我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和“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持续推进。先后出台了示范区创建方案和行动方案等,并选派67名处级干部到14个设区市挂职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和53个重点县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对示范区实行星级管理,各市、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落实、抓项目推进。

  目前,全区已创建各级示范区1744个,整合拉动投资538亿元,共引进农业企业2007个,成立合作组织2578个。共引进新品种5535个、新技术4889项,辐射农户83万户,带动38万名农民通过在示范区务工实现增收。

  示范改革创新的“大窗口”

  龙州县果蔗产业示范区推行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模式,通过引进和创办黑皮果蔗、香蕉、养殖等多个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将示范区建设与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土地确权、文化旅游开发、农村金融改革等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聚集作用;

  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茶叶示范区成立专业公司管理示范区,农户用茶园入股公司,并参与示范区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

  贵港市四季花田示范区推行“租金+劳务收入+土地入股+劳动保障”模式,农民在65岁后还能得到合作社、公司的养老保障,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忻城县百香果产业示范区推行公司承租、农户承包、增产分成的经营方式,农户出租土地获得每亩800元租金,公司再招收农户为工人,每户承包30亩左右,每月除领取固定工资外,承包户在完成每亩1000公斤百香果生产的基础上,增产部分与公司三七分成,农户成为公司统一管理下的小业主,收入大幅度提高……

  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八桂大地全面铺开的示范区,大胆先试先行,探索创新各类经营管理机制,为全区深化农村改革开启一扇风景独好的“大窗口”。

  “谁来种地”是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区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中,通过推进土地确权,实施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利益共享机制,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了解,目前全区1744个示范区核心区面积达280万亩,入驻企业(合作社)4585个,平均每个企业(合作社)经营面积达到610亩以上。各地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推行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股份制农业等土地经营模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通过推行“示范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和职业经纪人。

  产业生态富民的“美家园”

  走进玉林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五彩田园”,就像进了农业“大观园”。这里处处是田园风光,在上千亩铁皮石斛种植园里,一株株“仙草”或附着在龙眼树干,或扎根在树皮堆里;在中国农业大学建设的“农业嘉年华”高科技农业技术展览馆内,拇指般大小的可食用西瓜、造型奇特的茄子、重达上百公斤的南瓜、鱼菜共生的种养模式,令游客啧啧称奇……

  “五彩田园”位于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于2014年规划建设,覆盖鹿峰、鹿塘、鹿潘等10个行政村(社区),涉及人口3万多人,面积52平方公里。示范区以1个小镇、5个核心园、30个特色园核心带动、多点呼应、主辅结合、“一区多园”进行产业规划布局,致力打造广西乃至全国现代特色农业、新型城镇化、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城乡统筹发展的“五个典范”。

  “产业变成风景,家园如同公园。”鹿塘社区居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遍地是采石场和砖厂,晴天一路灰,雨天一脚泥;如今山清水秀田园美,社区居民还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待遇,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来了。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助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近年来八桂乡村一手抓生态田园、生态水系、生态家园建设,一手抓“三品”生产,产业生态,田园宜居,浓浓的乡愁让壮乡儿女魂牵梦绕。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牵手脱贫攻坚,各地贫困县通过创建示范区大力发展适宜当地推广的主导特色产业,一个个贫困户脱贫摘帽。

  陆川县绿丰橘红产业示范区探索“贫困户+示范区+基地”的精准脱贫新模式,动员贫困户将土地等资源流转给示范区,积极吸收160户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贫困户年底除获得8%的利润分红外,还可参与示范区的生产获得务工收入,实现了生产技能与收入的双提升;

  天等县田园牧歌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探索香猪寄养、信贷入股、订单农业、人寿电商等多种扶贫模式,将示范区建成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产业平台;

  平果市红色果业示范区在大石山区示范种植火龙果取得成功,有效解决了石漠化地区难以种植作物的问题,核心区贫困户人均年增收4333元,示范区目前已辐射带动全县种植火龙果4.5万亩,火龙果产业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