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专场推介会现场签约220亿元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专场推介会暨第二届改革发展论坛现场。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17个产业项目顺利签约。

  潘 登

  9月13日,作为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专场推介会暨第二届改革发展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现场共吸引嘉宾、客商、专家学者等200多人参加。

  推介会上,试验区的投资发展环境,以及可复制、可放大、可推广的区域合作发展经验让人眼前一亮;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的见解高屋建瓴,让广大客商看到了共谋商机、共拓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的千载难逢机遇。

  当日,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诺美佳环保智能制造项目、东盟智能家居产业基地项目、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等17个产业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额220亿元。

  量的升级 质的飞跃

  200多名与会人员中,不少都是入驻园区的企业负责人,粤桂发展的每个动向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感谢东博会的宣传和平台作用,让我们得到了学习,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在本次东博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展区,梧州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兰带来的一套纳米陶瓷膜及一体化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器格外抢眼,污水经过处理后,清澈的水可以直接用来养鱼。正因为他们对环保技术精益求精,如今他们的产品已经走出国门,远销伊朗。

  “碧清源公司科技环保的理念是我们试验区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与去年相比,产品可以说是实现了量的升级、质的飞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介绍,今年的东博会试验区是“有备而来”,首先,今年参展的企业与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去年参加东博会的试验区独立展区共有18家企业28个产品,今年总共有28家企业102个产品。其次,参展的企业层次和质量有显著提高,去年以存量企业和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为主,今年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特别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

  对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未来,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表示,当前,试验区应立足西江、服务两广、面向港澳、辐射东盟,按照“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的理念,全方位提升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力求把试验区打造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粤桂经验 示范平台

  数据显示,3年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累计投资126亿元,基本建成和在建道路20条,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为何进展如此神速?

  推介会上,梧州市市长朱学庆道出其中奥秘:试验区建设以来,梧州市始终按照《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与广东省肇庆市一道全力推进试验区的发展,3年来强化区域合作、政府协作、生态共建,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敢于创新、善于协同的“粤桂精神”,体制机制改革基本成型,土地、金融、人事、行政审批等卓有成效,区域环境得到提升。

  “由粤桂两省区共同开发建设,并且采取一些独特的开发模式,为省际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两省区政府、两省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徐文伟随后向外界细致地分享了区域合作发展的四个经验。

  经验一:创新体制机制

  试验区实行“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特别机制。

  按照“人员对等派驻、统一管理”的原则,组建统一管委会,主任实行届任制,由两省区轮流派任。按照“对等投入、收益对等分配”的原则,梧州、肇庆两市政府对试验区开发建设资金等比例共同投入,等比例共同分享开发建设收益;按照“东西部及两广政策叠加、择优选用、先行先试”的原则,建立试验区独特的开放政策体系;按照“市场化运作、合力发展”的原则,探索跨区域市场化开发新模式。

  经验二:推进要素改革

  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总体方案及3个配套文件全面实施,土地、电力、行政审批、人事管理体制等改革全面推进。

  实施国家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试验区弹性年期供地、分期供地、标准厂房建设、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等操作细则,有序实施“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现状供地、分期供地以及产业导向供地和标准厂房建设等。

  实施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作为国家第一批105个试点之一,试验区组建粤桂配售电公司,招募5家社会主体,招募总资金达10亿元,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增量配电网,有效促进企业电价下调。

  实施金融创新改革,积极建设两广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设立基金130多亿元,同时推进股权交易中心、PPP模式项目建设等,金融集聚格局逐步形成,金融改革基础牢牢夯实。

  实施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身份封存,建立灵活的人事管理体制,除特殊岗位外,全员竞聘,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按岗定薪,建立灵活的薪酬体系。

  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建立试验区独立的行政审批机构,创新前期工作总承包方式,实现区内事区内办。

  推进CEPA先行先试,打造试验区CEPA示范基地,强化了与港澳地区的紧密合作。

  经验三:扩展开放合作

  3年来,试验区先后与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等10余个先进园区,以及国家战略研究院、新加坡裕廊国际、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等30余家机构、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广州港、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分别探索出“港港联运”“前台后台”等多种新型合作机制;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建中国(粤桂)经济运行仿真实验中心、与北京环交所共建试验区环境交易所等多个合作载体;先后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建香港电子产业园、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等多个重大发展平台。

  同时,主动参与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2016年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海口年会、深圳市“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会等,宣传、推介粤桂人奏响区域合作、绿色发展的合作强音。

  经验四:推动流域绿色发展

  试验区出台了产业十大禁投清单,严把产业准入关,拒绝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投资30多亿元,搬迁天鹅蓄电池厂等多家沿江污染企业或项目,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生态产业园区化”。

  建设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试验区环境交易所、广西生态产业园等生态发展平台。实施界河生态治理,强化开发地区生态修复,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立了联合环境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开展流域生态联防联控行动,西江干流两广省(区)界断面水质保持在II类以上。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健全、生态屏障进一步构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磁场效应 企业云集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试验区已经吸引276家国内外高新企业入驻,正形成大生态、大智能、大物流三大高新产业集群。位于广西梧州市和广东肇庆市沿西江两岸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这片规划范围总面积140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如今正慢慢炼出“真金”。

  企业云集产生如此大的磁场效应,让前来参加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专场推介会暨第二届改革发展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兴奋不已。

  “一带一路”研究学者、来自香港的陈凤翔博士呼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应优势互补,粤桂可利用香港优势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大通道,粤港桂可携手共拓东盟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汪同三,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首席顾问专家。他建议,试验区探索创新之路,应发挥好政府作用,探索区域间合作模式创新,重视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改革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创新发展。同时,要着力打通交通大通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

  “首先,试验区还需继续做好精准招商、精准服务。”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郭小慧称,目前他们已经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上次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组织了30多家有针对性的企业来参加试验区招商会,这些企业规模比较大、具有战略性发展前景,起到了比较大的带动作用。今后,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好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区域、政策优势,结合深圳特区发展30多年形成的产业、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共享资源,共拓市场,形成新的创新集聚效应。其次,要共同把握发展机遇,搭建平台,结合企业在转型发展中信息、技术、资金的优势,共同开拓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项目,促进形成工业、金融、信息、物流、智能等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增强区域竞争力,成为新型经济发展新区域。原标题:“粤桂合作”乘博览会东风奋进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专场推介会现场签约220亿元